端午节吃粽子关于 端午节吃粽子关于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吃粽子关于 端午节吃粽子关于屈原的故事

文章插图
1、吃粽子历史渊源:粽 , 属“籺”的一种,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古人以柊叶、箬叶或菰芦叶包裹稻米(或黍)煮成,尖角,如心之形,曰糉(粽) 。逢年过节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传统习俗 。《山海经.南山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 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 。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粽最初是作为端午节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时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并被正式定为端午节庆食物 。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 , 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2、吃粽子演变:粽子,也称“角黍”、“筒粽”等 。“粽”字本作“糉”,历史上跟粽子沾边儿的文字记载,最早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 。
(1)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 , 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
(2)晋代时,粽籺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3)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
(4)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 , 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 , 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
(5)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 。清 屈大均《广东新语》:“五月自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系黍,卷以柊叶 。”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 , 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 , 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
【端午节吃粽子关于 端午节吃粽子关于屈原的故事】(6)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