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相卿潜心研制的“中原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潜心研制的“中原壶”完美亮相 。 有学者认为,“中原壶”的诞生,将是中国钧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有望在制壶产业方面形成与紫砂壶比翼齐飞的新格局,让人们看到了钧瓷产业发展的新曙光;更有专家预言,“中原壶”是中原茶文化的开天之作,将成为以钧瓷、汝瓷、官瓷、紫金瓷、绞胎瓷等为代表的中原历史名瓷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 。
    卢展工赠套壶寓意深长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十分重视中原文化产业的开发,对宋代五大名瓷的钧瓷情有独钟,曾多次到神垕考察,并向孔相卿了解钧瓷产业的发展情况 。 2011年9月,他委托许昌市委书记李亚,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家钧窑艺术总监孔相卿转赠一套景德镇生产的瓷壶 。
    这套名为“七碗新茶”的茶具由景德镇溪岸陶坊生产,由一壶一注一盏和七只小杯组成,以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而命名 。 李亚交代孔相卿,卢书记希望他从中受到启示,进一步探索钧瓷发展的新路径 。
    反复把摸卢书记送来的景德镇瓷壶,孔相卿茅塞顿开,过去最为困惑的问题迎刃而解 。 钧瓷本源于民间,就是百姓的生活用瓷;后来为皇家喜欢,成为高档生活品;再后来实用功能逐渐弱化,进而成为宫廷的观赏艺术品 。 这些年,钧瓷的产业化却面临两难选择,要产业化就要走进大众生活,做多了又势必容易做滥,影响钧瓷作为高档瓷的艺术价值 。 而钧瓷壶,作为高档瓷实用化的一个载体,不正是解决这一瓶颈的最好选择吗?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孔相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钧瓷工艺的开拓与创新,解决了许多在钧瓷界视为瓶颈的技术难题 。 过去北方窑系也有做壶的历史,只是囿于瓷的特性所涉及的技术难题难以克服 。 如今,我们不缺历史、不缺文化、不缺环境,更不缺技术,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原地区的茶叶生产更是如火如荼,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壶为载体,打开中原瓷走向茶文化的突破口,将钧瓷壶做成一个与紫砂比肩的大产业?
    中原壶内涵深独有新创
    创意、设计、造型、起名,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究、试验,几套名为“中原壶”的新钧瓷烧制成功了 。
    孔相卿给“中原壶”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为深厚内涵,以天圆地方、端庄大气的制式为形式依托,以丰富多彩的釉色为鲜明特征,具有中原特色的钧壶系列作品 。 它将中原文化的深刻内涵、钧瓷色彩的丰富变化、拉旋切刻的精美技艺、火温控制的独门绝技,巧妙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称精美 。
    “中原壶”整个壶型为方圆结合,壶口为圆,壶底为方;壶内为圆,壶外为方,巧妙结合了中原文化中包容与开放的理念,有天圆地方,四方汇中原之意 。 孔相卿结合壶文化的特点,设计出了多种组合:一壶两杯叫鸳鸯式,一壶三杯叫三元式,有茶壶、茶杯、茶注、茶罐和香炉的叫五福式,一壶七杯的叫七星式,茶壶、茶杯、茶注、茶罐、香炉、花瓶和茶筛等“香茶美壶一枝花”齐全的称之为“茶斋七品” 。
    钧瓷与其他瓷种最大的区别是釉色,色彩幻化,自然天成 。 多年来,孔相卿醉心于钧瓷釉色的研制,相继开发出多个如桃花红、美人醉、松石蓝等稀有品种 。 这些釉种在“中原壶”上得到充分展现,巧妙演绎了钧瓷艺术“入窑一色天,出窑万彩霞”的色彩奇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