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去穷的时候 , 人们的衬衫除了能从外衣里露出来的部分 , 其他地方都没有布料 , 真有这么回事吗?
【为什么很多上海人都喜欢穿“节约领”?】如果你看过《北平无战事》 , 可能对这一幕印象深刻:
文章插图
祖峰扮演的崔中石脱掉长衫准备跳水时 , 露出了一件像加料版女式运动内衣 , 又像缩水无袖高龄毛衣的东西 。
这到底是个什么鬼?
文章插图
《北平无战事》的故事背景在四十年代末 , 崔中石是个上海人 。
他身上穿的那件无袖衫 , 还真不是剧组开脑洞乱设计的 , 这东西学名叫“节约领” , 又叫“经济领”、“假领头” 。
它们衣领部分大多挺整齐 , 高级点的用的确良 , 前胸后背都有半截布 , 贫穷些的用纱咔白布 , 而且要像肚兜一样在身后系根绳子 。
文章插图
● 节约领
虽然不确定具体发明年代 , 但是节约领确实最早出现于上海 , 三十年代的老电影《马路天使》里就有了它的身影 。
在六十年代以后的大中型城市 , 节约领已经相当常见了 。
为什么要有这种鬼畜的设计?
一个首要原因是穷 , 更确切地说 , 是因为买布要布票 。
我国经过战争摧残 ,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 棉花产量从1936年的84.9万吨下降到44.4万吨 ,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棉布消费量5米多 , 这还是包括了被褥和服装用布的总数 。
文章插图
● “补丁越多越进步”
当时的情况是 , 即使在全国经济最好的上海 , 一家四口除了单裤和单短衫 , 其他衣服每人平均还不能拥有一件 , 比如四个人总共有1.8件棉袍、两件棉袄、两条棉裤 。
到了1952年 , 城乡居民用于衣着的平均年消费只有8.95元 。
衣着以纯棉布为主 , 但平均每人消费纯棉布仅5.6米 。
其他衣料消费更低 , 呢绒每157人一米 , 丝绸每18人一米 , 棉线袜每5人一双 , 毛线每174人一斤 。
在这种情况下 , 1954年9月 , 政务院通过了《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两份文件 。
以后近30年中 , 每个人所能消费的棉布量都是国家决定的 。
必须凭布票购买 , 由国营中国花纱布公司统购统销 。
文章插图
● 1969年浙江省布票
从1954年到1960年 , 最多的时候是每人每年供应棉布8.9米 , 最少时是6.9米 。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长袖衬衫 , 一般一个用布1.5米 , 也就是在理想情况下 , 一个人一年的布够做五六个长袖衬衫 。
可除了衬衫 , 你家的床单、被罩、窗帘、枕套都需要布 , 而做一个1.5米宽2米长的被罩 , 就要用3米布 。
而一年四季要穿的衣服都要从做铺盖剩下的布里出 。
在这种情况下 , 还想讲面子的上海人 , 尤其是成分栏里填着“干部”的人该怎么办呢?
勤劳勇敢的城市居民们灵光一闪 , 发明了跨世纪的“节约领” 。
虽说节约领有可能借鉴了欧洲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反复拆卸浆洗的假领子 , 但是它们的发明逻辑不大一样 。
中国人爱穿节约领 , 并不是为了减轻洗衣工作量 , 主要还是因为贫穷而热爱生活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菊花需年年育苗更新
- 常见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 为什么只有北海道成了远东地区最知名的雪景观光地?
-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去德国炒房?
- 怎么锻炼大腿肌肉
- 不“苦”,不“涩”不是大红袍?
- 岩茶为什么会又“苦”又“涩”?
- 狐狸为什么不能随便养
- 英语学习软件排行榜
- 手机怎么在图片上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