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四大名枞是哪些?各自有什么么特点?

武夷乃岩茶之乡 , “奇种”“单丛”“名枞”各具特色 。 “名枞”是“岩茶之王” 。 这些名枞茶 , 或品质特优 , 或茶树形状超异 , 或种植地点奇特 , 再冠以表示各名丛特质之名称 , 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 。 在珍贵的名丛之中 , 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
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 , 方圆60公里 , 有36峰、99名岩 , 岩岩有茶 , 茶以岩名 , 岩以茶显 , 故名岩茶 。 武夷产茶历史悠久 , 唐代已栽制茶叶 , 宋代列为皇家贡品 , 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 , 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 , 品种繁多 , 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 , 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 , 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 , 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 , 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 , 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 , 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
大红袍
“大红袍”名枞茶树 , 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 , 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 , 这里日照短 , 多反射光 , 昼夜温差大 , 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 。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 , 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 , 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 , 都是灌木茶丛 , 叶质较厚 , 芽头微微泛红 , 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 , 岩光反射 , 红灿灿十分显目 。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 , 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 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 , 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 , 红袍将茶树染红了 , “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 , 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 , 经繁育种植 , 已能批量生产 。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 , 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 。 每年春天 , 采摘3—4叶开面新梢 , 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 , 色泽绿褐鲜润 , 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 , 叶片红绿相间 , 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 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 , 香高而持久 , “岩韵”明显 。 大红袍很耐冲泡 , 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 品饮“大红袍”茶 , 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 , 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
武夷名枞中数大红袍享有最高的声誉 。 可谓是乌龙茶中的“茶中之圣”了 。 大红袍的特异品质 , 使岩茶爱好者更增加了对它的好奇心 , 传说颇多 。 有的说:茶野生绝壁 , 人莫能登 , 每年茶季 , 寺僧以果饵山猴采之 。 还有的说:树高十丈 , 叶大如掌 , 生峭壁间 , 风吹叶堕 , 寺僧拾制为茶 , 能治百病 。 当地还传说大红袍为岩上之神所有 , 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 , 泡少许供佛前 , 茶可自顾 , 无需人管理 。 有偷窃者 , 立即腹痛 , 非弃不愈 , 因此系神所栽 , 凡人不能先尝 。
古时 , 采摘大红袍 , 需焚香礼拜 , 设坛诵经 , 使用特制器具 , 由精练茶师进行 。 从1941年林馥泉对大红袍采制所作记录中 , 可见其贵在“看青做青” 。 上午8时半采摘 , 9时半晒青 , 历时1小时 , 翻拌一次 。 10时半凉青 , 历时15分钟 。 10时45分移入青间 , 至次日1点45分时炒青 。 摇青历时14小时40分 , 摇青7次 。 摇青转数顺序为16、80、100、40、144、100、60 。 其中交替做手三次 。 摇青后 , 初炒、复炒、初烘、复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