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乌龙茶,为何铁观音和大红袍差这么多?

【同样是乌龙茶,为何铁观音和大红袍差这么多?】在乌龙茶里 , 名声最大的可能就是两种:铁观音、大红袍 。
前者香味高昂 , 是典型乌龙茶的代表之一 , 大江南北都有人喜爱这馥郁之味 。
后者声名斐然 , 独特的岩茶火味在乌龙茶中独树一帜 , 从古到今都有着大批粉丝 。
但是 , 同样都是乌龙茶 , 为何铁观音和大红袍 , 不论口感滋味 , 还是香气外形 , 会相差着这么多?就好像变成了两个品种 。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 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
铁观音是乌龙茶系列中较早出现的品种 , 诞生于福建省安溪县 , 位于武夷山脉的南段 , 也就是所谓的闽南乌龙茶 。
大红袍出现年代要晚上一些 , 大概在350年左右 , 最初产于武夷山北段的九龙窠 , 属于岩茶系列 , 而岩茶系列是闽北乌龙茶的主要品种 。
出现的时间节点不同 , 决定了两者的特性不同 。 铁观音更偏向传统的乌龙茶特点 , 香气高昂和甘甜 , 大红袍则在传统乌龙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 另辟蹊径形成了独特的岩骨花香 。
产地的差异 , 又决定了它们彼此原料的不同 。 在原料上的差异 , 对于最后成品的口感等各方面都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
并且在古代 , 闽南和闽北的距离可算得上够遥远了 。 彼此文化没有互通性 , 各自发展 , 最终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茶文化氛围 , 以及最为关键的:制茶工艺 。
乌龙茶的制茶流程 , 不论铁观音还是大红袍都一样 , 基本都是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焙火这几个环节 。 两者有着差别的地方 , 主要在于揉捻和焙火两个步骤 。
揉捻
铁观音在揉捻时 , 使用的手法叫作“包揉” 。
它是将炒制好的铁观音用布包裹成圆状 , 然后通过不断挤压翻转来完成揉捻的过程 。 这样揉捻出来的茶叶 , 才能形成铁观音茶的圆球状茶叶 。
大红袍的揉捻就没有包裹这个步骤 , 是使用更接近传统制茶的手法来进行揉捻 , 所以最后的形状偏向于传统的条索状 。
揉捻手法的变化 , 影响着鲜叶浸出物质的份量和方式 , 也影响着最后茶叶的香气和入口的滋味 。
焙火
焙火是乌龙茶在制茶最为重要的工艺环节 , 也是在这一步 , 彻底把铁观音和大红袍区分开来 。
铁观音一般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三种 , 其中以清香型居多 。 清香型铁观音是不焙火的 , 即使需要焙火的浓香型和陈香型 , 焙火的程度都不高 。 所以铁观音喝起来火功不高 , 更重香气的轻扬 。
大红袍就相反 , 最为看重焙火的环节 , 还根据焙火程度的高低 , 又分为轻火、中火、足火和高火四个等级 , 火功不同 , 口感也有明显变化 。
制茶工艺的些许调整 , 最后的结果变得各不一样 。
铁观音重香气的轻扬和鲜甜 , 回甘清爽 。
大红袍却入口火味十足 , 后面才又转化为花香果香等多种味道 , 香气浓郁 。
造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因素 , 便是上面所提到的:揉捻、焙火 。
虽有不同 , 却有相通 。 乌龙茶最为讲究的丰富香气层次与变化 , 在铁观音和大红袍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 香气的组成与复合又各有优劣 。 不妨皆品尝一番 , 自有其茶趣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