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始于宋代 , 盛于明代 , 因其颜色紫红、轻灵透气 , 泡出的茶汤不失原味 , 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作饮茶的最佳器皿 , 出现了一批批制壶高手 , 使得紫砂壶成为世人追捧的艺术品 , 逐渐纳入收藏投资家的视野 。
紫砂壶收藏市场逐步复苏
在国内 , 紫砂壶拍卖市场长期处于萎靡不振的境地 , 以中国嘉德为例 , 直到2008年春拍之前 , 紫砂壶拍卖市场都明显价位偏低 , 成交价在几千元左右 , 比如2008年3月嘉德拍卖会上清代“逸公款紫砂壶两件”也只拍到8960元 。 即使这样的价位 , 成交率仍比较低 , 不乏流拍者 。
但往往危机背后藏着机遇 ,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 , 却成就了紫砂壶收藏拍卖 。 2008年11月 , 中国嘉德秋拍首辟“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品”紫砂专场 。 其中 , 备受关注的顾景舟“雨露天星壶”以156.8万元人民币摘得该场桂冠 , 蒋蓉的“五头束柴三友壶”拍得50.4万元人民币 , 何道洪的“梅花周盘壶”也拍出44.8万元人民币 。 此后 , 其他拍卖公司也陆续推出了紫砂专场 , 掀起了紫砂收藏热潮 。
中国嘉德秋拍专场的负责人表示 , 经过多年的调整 , 紫砂市场渐渐走出低谷 , 逐步趋于理性 , 紫砂壶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
当代名家名壶或成“潜力股”
专家建议最好选择有良好背景、传承有序的紫砂壶名家的作品收藏投资 。 中国茶道论坛组委会副秘书长熊艳军告诉采访人员 , 20世纪50年代初期 , 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等一批壶艺大师 , 特别是顾景舟 , 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 如今 , 随着一些顶级大师相继谢世 , 仅存的大师们很少参加市场交易 , 因此他们的精良之作 , 极少出现在市场上 , 有的绝大多数是仿品 , 一般的藏家很少有机会亲眼看到 。
闻亢指出 , 由于断代辨伪难度很大 , 数量极少 , 与其选择明清老壶或已经谢世的大家的作品 , 不如选择目前仍活跃在紫砂业界的名家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当代紫砂大师的作品价位整体高过明清老壶 。 当下60岁以上的大师主要是周桂珍、潘持平二位;50-60岁的代表人物是葛陶中、江建翔、丁亚平、施小马、陈国良等;40-50岁的人数最多 , 小有名气 , 是将来的“潜力股” , 包括高振宇、徐徐、任备安、薛卫平、邹跃君、唐彬杰等 。
紫砂壶可弱市投资占先机
壶天福地会员中心紫砂壶资深专家闻亢告诉采访人员 , 紫砂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泥料、工艺和文化三个方面 , 他称之为紫砂壶的“三个生命” 。
首先 , 紫砂矿储量十分有限 。 尤其自2005年 , 宜兴市政府实施紫砂原料“禁采令” , 冻结紫砂泥开采 , 使得紫砂泥价格骤升 , 好的紫砂泥甚至可卖到上万元一斤 , 由于石油、煤、电等能源价格上涨 , 烧制成本涨了近两倍 , 紫砂壶的价格自然也迅速攀升 。 现在真正的好壶才舍得使用紫砂泥 , 都是紫砂壶艺人在2005年之前挖采储存的 , 大量的紫砂壶其实使用的是类似紫砂泥的陶土 。 其次 , 优秀的艺人将自己的艺术灵气赋予紫砂泥 , 塑造出紫砂壶的胎骨 , 入窑烧制 , 使得紫砂壶成为一种艺术品 , 手工创作一把紫砂壶要消耗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 这凝聚了紫砂壶艺人多年的积淀 。 最后 , 自明代以后大量文人亲自参与紫砂壶的创作 , 在紫砂壶上题字作画 , 掀起了一股崇尚紫砂壶饮茶的风尚 。
闻亢认为 , 现在金融危机下正是投资良机 , 加上市场已经有了起色 , 只要选对东西 , 提早“动手”未来必有所获 。 采访人员从各家大型拍卖公司获悉 , 如果作品征集顺利 , 今年的春拍和秋拍很可能继续推出紫砂专场 , 继续挖掘该市场 。
推荐阅读
- 紫砂壶泡茶香的原因
- 传统工艺品紫砂壶
- 近代紫砂壶名家:黄玉麟
- 紫砂壶的适用功能
- 紫砂壶的精湛工艺
- 紫砂壶的多变造型
- 紫砂壶的高雅品味
- 紫砂壶的独特材质
- 心头之好心爱的紫砂壶
- 从实用走向艺术紫砂壶收藏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