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技巧有哪些?踢毽子的好处有哪些?( 二 )


17、转体踢:在一个动作完成之后,身体原地旋转360度,然后在毽子不落地的前提下接续下一踢毽动作 。
18、头击:用头部的任何位置迎击毽子并将毽子送出 。
19、胸腹停/卸毽:用胸部或腹部的任何位置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
20、停毽/卸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但对肩胛骨以下的手臂直至手指尖的停毽动作有特殊规定,即不允许将手臂抬起后接触毽子,否则将被视为“手毽”而等同于毽子落地 。
踢毽子的好处有哪些
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
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为主,功夫在脚上 。锛、磕、拐、盘,转身稳步,起跳骗腿,前合后仰,在他人看来,就像欣赏跳舞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以纵轴为中心摆动,带动远端供血最困难、动作难度最大的部位,增强了肌肉的力量和相应关节的柔韧性 。盘、拐、绕等动作,缝匠饥腘饥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锻炼;而锛、磕、落等,足背饥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 。至于花毽儿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像“雾里看花”、“苏秦背剑”、“倒挂紫金冠”、“外磕还龙”、“朝天一炷香”等等,头顶、后背、脚跟、脚面等部位,毽子上滚下翻,滴溜儿乱转 。这时,腰饥髋饥臀肌,甚至胸饥腹肌等都要参与 。骨骼肌的动静脉短路枝大量开放,下肢血流的动力性平衡得到维持 。
踢毽子既增强了肌肉、骨骼的运动功能,又有效地预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办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 。
踢毽子时,随着毽子的起落,脊椎各关节屈伸有节、有度,椎体的深、浅层肌及颈前、颈后肌等一张一弛的功能锻炼,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预防了颈椎病,修整了腰肢体态 。踢毽儿时双上肢有节律地摆动,运动了肩、背部肌肉、关节,对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踢毽子还可以防治“亚健康”状态 。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 。瞬间完成踢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毽子才能遂心着意 。大脑皮层势必建立起新的兴奋灶,转移思维,“换换脑子” 。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
毽子的简介
毽子古称“抛足戏具”,是一种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做成的游戏器具 。踢毽子中国民间体育游戏 。毽子有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 。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 。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由于踢毽运动的娱乐性和灵活性,使它在深受国人青睐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所喜爱 。近年来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开展了中国的毽球运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