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来”,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孤单的形象
对于精神分析师而言,初次与来访者“相遇”、面谈,也许一开始并没有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来访者向他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面谈本身对来访者已经是一种支撑 。第一位拉康派分析师说,你抽烟我就不做,其实是拒绝了给来访做这个支撑 。而德国分析师虽然也还没有从来访者的讲述中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但当他也点上烟,说“我自己来”(重复了来访者先前的动作和语言)的时候,却无意间引入了与对方相呼应的“移情” 。像一扇突然打开的门,他的行为为来访者提供了一面自我觉察的镜子——“别碰我”、“别靠近我” 。“我自己来”,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孤单的形象 。
随之发生的沉默与主题改变,验证出来访者从他那里“听”到了什么 。在治疗师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反馈给来访者的那一刻,来访者听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声音 。德国分析师虽然完全没有意识到,但他做到了,这叫“解析(演绎)” 。最精彩的解析正是发生在这种分析师“不懂”的时候 。
来访者带着一些东西来,她自己并不知道 。那位德国分析师表面上看,也什么都没弄懂,但他的无意识已经抓住了一些东西 。这个过程,对病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治疗师会在来访者的反应里看到,自己发生的效应是否精准,这叫“验证” 。这是刹那间的过程 。那位年轻的来访者,当她从这个治疗室出去,肯定会对自己说:他懂我,他听到了我在说什么,他理解我 。
治疗师的作用在于,在治疗中,自己是为病人所用的 。病人需要治疗师的陪同来走一段路;在这段路里,病人要学会去走自己的路 。
“镜像期”是人类主体发展途中的一个必经环节
德国分析师自己点烟来吸的动作,让来访者如同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改变随即发生 。这种“镜像期”的干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解释这种现象,不得不谈到一个重要的理论——“镜像理论” 。这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Jacques-Marie-Emile-Lacan)早期思想中的一个关键性名词 。
拉康认为,意识的确立发生在婴儿的前语言期的一个神秘瞬间,此即为“镜像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由此开始出现 。拉康对镜像阶段的思考基本上是建立在生理事实之上的:当一个6~18个月的婴儿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影像时,婴儿尚不具备肢体协调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还需要旁人的关照与扶持,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而镜子中的形象为婴儿展示了一个视觉存在,它不仅看起来是完整的,而且能够用一种较一致、较协调、较连贯的姿态运动 。这个阶段的婴儿能从镜子中认出自己,他虽然还不会说话,却会以不同寻常的面部表情和兴奋状态来表现他对这一发现的喜悦 。这样一种反应,标志着婴儿认出自己的开始 。拉康把这个过程命名为“一次同化”,即婴儿与镜像的“合一”。
推荐阅读
- “坏女人”惹人爱
- 脐带绕颈一周要干预吗?
- 1岁宝宝贫血值多少
- 大城市遭遇洪水自救须知
- 孕期睡觉,这个生理需求要及时解决!
- 地下城堡2紫龙晶在哪刷
- 除了核桃,这4种食物也能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
- 孕妇不要碰这6件事,你做过吗?
- 男人为何都有“空姐情结”?
- 手机幻听:总觉得自己的手机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