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抑郁症患者没吃药

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 。根据美国精神健康协会的报告,18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中有1000多万人患有抑郁症,约占美国全国人口的9 。5% 。但是,抑郁症的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多数患者都觉得这不是一种可以用药治疗的疾病 。据估计,在美国每5位抑郁症患者中就有1人没有就医治疗 。而这个数字,在国内应该更高 。
抑郁症就诊率很低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何燕玲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由于脑部神经系统失调引起的病症,主要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刺激的影响 。其主要症状为: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沮丧、绝望,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中,前来就诊的大概只有1/4到1/3,约七成人没有吃药 。他们不是因为病情反复发作,扛不下去了;就是因为一发作就太严重了 。而其他人(如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往往不看病,自己扛过去了 。
患者会对抗抑郁药产生排斥心理,除了考虑到“是药三分毒”外,还受到中国人传统心理的影响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心病要由心来医”,所以大部分有了抑郁症的人更倾向于自我调节,而忽视了用药 。当然,还有很多人不看病,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是病了 。
何燕玲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人中还是有很多不能从心理上接受抗抑郁药 。但其实,这些顾虑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医生对抑郁症患者使用药物是很谨慎的 。只有被诊断为抑郁症的人和症状非常明显的人,医生才会考虑用药 。能够通过心理调节治愈的,医生也会尽量使用心理疗法 。
中国使用的药物并不落后
在美国,抗抑郁症药物使用得相当广泛,主要药品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三环类抑制剂(TCAs)和五羟色胺抑制剂(SSRIs),以及最新的药物Bupropion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抑制剂是比较早的药品,有较明显的副作用,如令服用者感到乏累、心跳加速、体重增加、失眠、性功能减退等 。五羟色胺抑制剂大大降低了老药的副作用;Bupropion则更是因为不会影响服用者的正常性功能和体重而广受欢迎 。
据何燕玲介绍,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三环类抑制剂和五羟色胺抑制剂 。由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服用时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而中国人的食物来源又比较广,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用得较少 。
何燕玲说,抗抑郁症药物的使用,关键是对症用药 。现在药品的品种很多,就拿五羟色胺抑制剂来说,最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俗称“五朵金花” 。它们同属一大类,但仍有不同的分子结构,不同的作用机理 。所以医生一般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药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