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茶之中国功夫

在武汉喝茶的地方很多 , 茶馆的风味也各不同 , 但喝道家茶的地方只有一个 , 那是在长春观里 。 长春观有个长春园茶寮 , 旁边有白鹤井和九曲流觞 , 寮后辟有小竹园 , 今春植下九种竹 。 长春观由来
【道家茶之中国功夫】 元朝初年 , 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 , 号长春子 , 多次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封赏 , 掌管天下道教 。 长春观由此而来 。 长春观藏有道教宝物 , 全套明版《正经道藏》 。 音韵学者钱大昕在1774年慕名来长春观查《道藏》 , 在观内“来成楼”写下了《三洞璇华序》 。 1864年 , 龙门派第十六代宗师何合春从武当山来此发愿 , 得到捐助 , 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 今存长春观格局即是那时重建的 。 全观分左、中、右三路 , 中庭有四进 。 首进是灵官殿 , 内供护法神“五枢火符天将” , 之上是太清殿 。 三进为七真殿 , 内供有全真教的创立者王重阳的七个弟子 , 代表着七个教派:龙门派邱处机、遇山派马钰、南无派谭处端、随山派刘处玄、嵛山派王处一、华山派郝大通、清静派孙不二 。 再上为会仙桥 。 桥上第四进殿宇三皇殿 , 供奉着华夏民族的祖先伏羲氏、神农氏和轩辕氏 。
长春观游览
白日游观 , 可在茶寮内品道家茶 , 汽车能从侧门驶入其内停车场 。 中餐或晚餐就在观内的素菜馆进食 , 这里的素菜是全市闻名的 , 其中有一款“长春太极泥” , 由绿豆沙和黄豆沙制成太极形 , 黄为乾 , 绿为坤 , 周围用胡萝卜摆成八卦 , 最为形象 。 晚上也可专程来此品茶 , 茶寮营业到很晚 。
道家茶艺
在呜嘟道教曲《白鹤飞》中 , 两名着白道袍 , 佩玄色逍遥巾 , 道姑打扮的少女 , 作为主泡和助泡登上表演台 , 背后墙上有一个太极图 , 上书一个大大的“道”字 。 插花、焚香、净手、捧泉 , 一系列的程序 。 真正的烹茶其实不外乎绿茶和乌龙茶茶艺表演 , 但道家茶的核心程式是它的捻诀——就是一种手印 。 手印是道教文化特殊组成 , 按祖师口传图式结构联结 , 原是道士做法事用的 , 有祈福迎祥之意 。 这时候背景音乐换成了《开天符》 , 主泡“道姑”打出一个双手向上的姿态 , 叫“朝天印” 。 接下来又是一个“怀抱太极”(小太极) , 变成“快乐印” , 再换成“五色莲花” 。 这是道家茶“礼茶”中的献客茶 。 据说 , 这里的道家茶的节目是依据三篇古诗来创作的 。 第一首是唐代人钱起的《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 , 全胜羽客醉流霞 。 尘心洗尽兴难尽 , 一树蝉声片影斜 。 ”武汉市的茶馆茶市中 , 这首诗是引用最多的一首招牌句 。 第二首是唐代温庭筠的《西陵道士茶歌》 , 第三首是曾传唱于鄂南的“四杯子茶歌”:“一杯子茶茶清清 , 贪利之人莫进门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清茶献客亦浓情……
紫气东来
长春观饮道家茶还有一个好处 , 在喝茶的时候了解道教文化 。 传说周昭王时 , 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 , 长安古道上的函谷关关令尹喜在门前的土台上往东远眺 。 见河对岸霞光万道 , 红光之前有一团紫气徐徐移来 , 云蒸霞蔚 。 尹喜细推卦理 , 知紫气东来 , 必有异人过关 。 这人正是柱下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长)李耳(老子) , 正骑着青牛离开首都洛阳 , 去过隐居生活 。 尹喜赶忙端来一碗金黄色的茶汤迎接老子到客舍 , 极力挽留 , 老子就留下来 , 写出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经》 。 中国人客来献茶的仪式就是源于这个成语 。 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 临别时 , 老子跟他约定 , 百年后在四川相会 。 尹喜整理老子的著作 , 写成道教经典 , 还写了本《关尹子》的书 。 100年时间到了 , 他就依约往四川和老子相会 , 老子封他为无上真人 。 今天长春观中的太清殿 , 中间供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老子) , 后侧左右分别就是老君弟子南华真人(庄子)和无上真人(关尹子尹喜) , 殿壁上有老子出函谷关的彩色壁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