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定律


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定律

文章插图
凯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 , 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 。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 , 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这一论点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认为 , 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 达到充分就业的 , 必须加强国家干预 。据此他提出 , 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 , 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 , 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 , 可使收入增加 , 消费也将增加 , 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 , 以至达到充分就业 , 使生产(供给)增加 。这一论点被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奉为定律 , 因此叫凯恩斯定律 。
【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定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 , 萨伊定律在西方经济学中日渐销声匿迹 。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进入70年代以后 , 西方国家经济中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局面 , 凯恩斯主义越来越无能为力 , 凯恩斯定律在人们心目中日渐失去光彩 , 开始濒于名誉扫地了 。中国有成语“南辕北辙”、“殊途同归” 。仔细品味 , 却发现凯恩斯定律却原来于萨伊定律同出一源 , 基于时间前后 , 更贴切的说法是 , 凯恩斯定律是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 。但是 , 构成经济学的需求是有限的 , 交换中只承认有效的支付不承认空头支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