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10个问答深入了解“家暴”及其对策

小友说:我们能看到受暴者身上一片一片的淤青 , 以此去猜想施暴者狰狞的面孔和肆意的虐打;我们看不见受暴者受限制的人生自由 , 于是无法想象 ta 遭受的“冷暴力” 。 家庭暴力 , 是家丑 , 但必须外扬 , 以及逃离 , 让“刘洲成”们无法再下毒手 。
从李阳家暴案开始 , 家暴热点每隔一段事件总会回到我们的视野中 , 这次的案主是那个平时众人毫无印象 , 一出现就颠覆大家认知的刘洲成 。 深八君前天还用了极具反讽效果的标题描述这次的家暴事件:《别看我很娘 , 把打老婆打到流产时超MAN!》 。 家暴男令人发指 , 但社会舆论压力却压制不住这种行为 , 家暴新闻层出不穷 , 在新的《反家暴法》下我们要如何识别家暴 , 帮助受害者呢?友心人的小伙伴征集并回答了以下 10 个很实用的问题 。
PS:我们相信语言是有力量的 , 在选用幸存者、受暴者还是受害者中的哪一个称呼这一点上存在不同看法 , 最后选择了“受害者”一词便于大家理解;但“受暴者”更加凸显了家暴行为中的暴力 , 提醒大家对暴力零容忍的态度;而“幸存者”则强调在遭遇了如此不幸经历后还依然生存着的情况 , 赋予幸存者力量 。

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10个问答深入了解“家暴”及其对策

文章插图

1. 只有“打”算家暴吗?还有其他什么行为吗?
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10个问答深入了解“家暴”及其对策

文章插图

根据 2016 年 3 月 1 日通过的反家暴法中的第一章第二条定义: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 , 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 ”
家庭暴力不仅仅指身体暴力 , 还包括: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 。
家庭暴力也不局限在夫妻、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 , 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 , 也叫家庭暴力 。
身体暴力
身体暴力是最常见的暴力 , 包括所有施暴者对受暴者身体各个部位的各种攻击行为 , 例如殴打、捆绑、推搡、打耳光、抓头发、脚踢、用凶器攻击等等 。 施暴者通过各种各样的肢体暴力使受暴者产生恐惧 , 家暴不一定是暴力攻击 , 但暴力攻击一定是家暴 。
精神暴力
施暴者通过使用语言侮辱、谩骂、威胁、恐吓、贬损、指责受暴者 。 施暴者侮辱、谩骂受暴者 , 使受害者产生自我贬损等反应;威胁和恐吓使受害者不敢离开施暴者 , 时常涉及孩子、财产、家人、隐私安全等各方面;精神暴力还包括“冷暴力”(长期不理睬对方)、不肯离婚、限制受害者工作、行动或与外界联系 , 甚至干扰其睡眠饮食等 。
在经受精神暴力的受害者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遭受虐待 , 作家兼艺术家希拉?凯勒用推特标签#也许他没有打你#公开分享了她和她周围的女人遭受精神虐待的经历 。
例如:
#他也许没有打你 但是他把你和其他女人作比较 , 挑剔你的身材并且不断告诉你 , 你为他做的不够多#
#他也许没有打你 但是他让你相信你自己太烂 根本没有别人想要你#
#他也许没有打你 但是他孤立你 破坏你所有的情感联结 这样他就可以成为你的全部#
施暴者还可能通过自杀、自残等方式威胁受害者 , 逼其就范 。 通过实施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引起受害者精神上的痛苦 。
在我国的《反家暴法》中有关于精神暴力的规定 , 但举证确十分困难 , 目前的意义更多可能在于唤醒正在遭遇精神暴力的受害者 , 主动采取措施 , 早日远离暴力 。
性暴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