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10个问答深入了解“家暴”及其对策( 二 )


施暴者强迫受害者与自己或者他人发生性关系 , 以受暴者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进行(婚内/亲密关系内也会发生强奸事件 , 任何违背妇女主观意志强行以胁迫、殴打等手段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的都属于强奸) 。
性暴力还包括残害受暴者的性器官/性别部位 , 例如攻击受暴者胸部、阴部等 。 另外 , 停止或敷衍性行为等隐性性暴力行为也被考虑为性暴力 。
经济控制
施暴者限制或控制受害者的财产决定权和使用权 , 包括限制或控制受害者用钱的时间、方式、数量、限制受害者对物品、住房等的使用 。 受害者失去了对金钱的控制权之后 , 往往感到自卑 , 又不得不开口向对方要钱时 , 还可能会产生屈辱感 。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 又会阻碍受害者离开家的想法 , 陷入被控制却无法离开的循环 。

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10个问答深入了解“家暴”及其对策

文章插图

《欢乐颂》里小包总的同学估计也“被家暴”了
2. 被家暴的都是女性吗?
家暴受害群体还包括老人、儿童、女性(常见群体)以及男性 。
在全国 2.7 亿个家庭中 , 25% 的女性在婚姻中遭受家暴 。 妇女自杀原因中 , 60% 是因为家庭暴力 。 妇女他杀原因中 , 家暴致死率占 40% 以上 。 (数据来源:长沙市妇女联合会)
家庭成员对老人和儿童的暴力经常会被人们忽视 , 认为打小孩很正常 。 而女性对男性的暴力更难发现 , 男性受害者通常因为颜面问题而选择默默忍受 , 即使说出来也不一定有人相信 。
家暴不仅发生在家庭中 , 也发生在亲密关系中 。 除了发生在一男一女的异性亲密关系中 , 也发生在性少数的亲密关系中 。 家暴是一个普遍问题 , 在世界范围内 , 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民族、不同阶级/阶层、不同信仰、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的人群中都广泛存在家庭暴力 。
3. 家庭暴力只发生在家庭中吗?
不 。 《反家暴法》的附则第三十七条中规定 ,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 , 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
也就是说 , 发生在同居情侣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受到《反家暴法》的约束 。 这个定义扩大了《反家暴法》的保护范围 , 目前无法登记结婚的性少数群体也可依此条例上诉 。
4. 同性恋之间会发生家暴行为吗?
虽然众人喜欢说同性恋纯爱画风 , 但是家暴在同性伴侣间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 而且性少数群体还面临特殊的情况 , 例如:
① 由于性少数目前面临的社会状况 , 受害者可能很难保护隐私 , 也更难离开 。
② 施暴者可能威胁对方 , 要向对方的父母、同事、房东等替 TA “出柜”(即公开其性少数身份) 。
③ 性少数群体本身已经作为一个备受污名的群体 , 群体本身会考虑是否要说出这些“不好的”事情 , 因为这可能会让大众对性少数群体产生更糟糕的印象 。
④ 警察、医院、司法体系的工作人员无法理解同性恋关系、无法理解女性也会是施暴者 , 男性也会是受害者 , 使得受害者无法得到救助 。
5. 为什么家暴者家暴完会“诚恳”认错?是精神症状控制了 ta 的行为吗?
不一定 。 在这里分享一个叫做家庭暴力的循环(Cycle of Domestic Violence)的理论 。 家暴存在一个周期 , 往往在发生了第 1 次之后还有第 2 次、第 3 次…… 第 N 次同样的循环:
家暴受害者为何不离开?|10个问答深入了解“家暴”及其对策

文章插图

① 不安累积(Tensions Building):两人一开始可能有细小的冲突 , 受害者开始感到不安、焦虑和害怕 , 觉得自己需要讨好施暴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