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长了血管瘤,到底要不要去除?

有些爸妈在宝宝刚出生一两个月的时候,会发现宝宝长出凸于皮肤表面的红色肿块,而且随着宝宝的生长,这个红色肿块还会越长越大 。 有些担心的父母,可能会查查资料或问问医生,结果发现这个红色肿块叫“血管瘤”……天啊!竟然是“瘤”——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的爸妈,估计都要吓哭了!但其实,血管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凶残,甚至大部分情况不用管它,也可以缓慢消退的 。 今天我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血管瘤 。

皮肤上长了血管瘤,到底要不要去除?

文章插图

什么是血管瘤?
【皮肤上长了血管瘤,到底要不要去除?】血管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每100个新生儿中,差不多有2个会出现血管瘤 。 刚出生的宝宝身上并看不到血管瘤,1-2个月开始出现,6个月内会快速生长变大 。
血管瘤全身各区域都可以发生,多见于额头、颈部以及躯干上,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表浅血管瘤:典型的表现为红斑或凸出于皮肤表面的红点,在出生后 6~12 个月时快速增长,可局部形成似草莓状肿块,这是因为肿块浅层含有大量的红色血管聚集所致 。

深部血管瘤:由于位置较深,皮肤呈浅蓝色 。 表面皮肤的温度偏暖,在增殖期可有轻微波动感 。

血管瘤的病因是什么?
确切地说,血管瘤的病因还不清楚,其发病的原因有多种假说,但主要有以下两个:
人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的分化异常,而发展成血管瘤 。

在胚胎早期,胚胎组织遭受机械性损伤,局部组织的出血造成部分造血干细胞,分布到其它胚胎特性的细胞中,其中一部分分化成为血管样组织并最终形成血管瘤 。

假说很多,就说明没有找到最终的原因,因此,血管瘤的病因还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
皮肤上长了血管瘤,到底要不要去除?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管瘤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血管瘤由于多发生在颜面和颈部,因此,其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影响容貌,其次是发生并发症,包括增生期高峰期可以引起血管瘤的破溃、出血、溃烂、溃疡形成和继发感染;瘤体增大引起组织器官的压迫,如:眼睑的血管瘤可引起弱视或眼视力发育障碍;发生在呼吸道的可引起呼吸不畅,甚至危及生命;外耳道血管瘤可导致传导性耳聋;血管瘤挤压可导致鼻外形偏斜、颅骨凹陷、眶区扩大 。
出现血管瘤,需不需要治疗?
看到红色的肿块,父母大都会比较担心,想着要不要治疗 。 但一般新生儿在 12 个月之后,大多数血管瘤会进入消退期,此期可长达 5 年以上 。 超过 50% 的病灶在 5 岁时完全退化,超过 70% 的病灶在 7 岁时完全退化,最晚可达 12 岁 。 所以一般抱孩子去医院看时,医生都会说“这个不用担心的,宝宝长到五六岁就会慢慢消退的 。 “
当然,并不是所有血管瘤都能置之不理的,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以下几种情况,血管瘤就需要治疗或摘除:
当它们发生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器官附近时,例如眼睛、咽喉或嘴巴;

当它们的生长速度看起来异常快时;

当它们引发大出血或出现感染时 。

另外,考虑到孩子以后的形象及社交,有时候婴儿的面部血管瘤也可以被摘除 。 ①

血管瘤该如何治疗?
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对一些特殊类型的血管瘤可能还会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化疗或者放疗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