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断舌不可怕,咬舌自尽更是难?

前几天 , 家住昆明的刘先生遭遇了一件又心痛又后怕的事情 。 事情的缘由竟是一碗不起眼的炒米线 。 原来 , 刘先生在驾车带女儿出游时 , 为女儿买了一碗米线 。 而当女儿在后座上吃米线时 , 刘先生的一脚急刹车 , 使得女儿猝不及防撞在前排座椅上 , 竟将舌头咬断了一半!幸好由于送医及时 , 目前小姑娘的说话能力正在恢复之中 。
看到这一幕 , 不禁让很多人脑海中浮现出了武侠小说中“咬舌自尽”的场景 。 而这一印象也让刘先生和刘太太事发后揪心了好久 。 那么 , “咬舌”真的能够做到“自尽”吗?出现舌头断裂的意外应如何应对?
舌头的基本特征
在讨论“咬舌自尽”之前 , 先要了解一下舌头的哪些特征存在可能“致命”的因素 。 舌头 , 在医学上称为舌 , 是人体口腔内一块肌肉质的器官 , 表面覆盖有包含味觉感受器的上皮组织 。 舌的内部有多条彼此独立、方向不同的肌肉束 , 使得舌头可以做出灵活的偏、卷、翘等活动 , 使其具有协助咀嚼、搅拌、吞咽食物 , 及协助发声等功能 。 这些肌肉被称为舌固有肌 。
此外 , 舌在口腔内还有多条肌肉协助其固定于口腔内 。 这些肌肉被称为舌外肌 。 舌的下部由颏舌肌连接至下颌骨 , 侧部依靠茎突舌肌连接至颞骨的茎突 , 而基部则由舌骨舌肌与舌骨相连 。 这里以颏舌肌相对最为有力 。
除了肌肉 , 舌内还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组织 。 舌内的神经包括控制舌肌运动的舌下神经、感受舌后部味觉和触觉的舌咽神经舌支 , 以及由三叉神经分出的负责舌前部味觉触觉的舌神经等 。 舌内部除了丰富的毛细血管外 , 较大的血管包括舌深动脉、舌背静脉和舌深静脉 。 我们在舌的下部看到的两条粗而青色的血管 , 其实就是流动着静脉血的舌深静脉 。
【意外断舌不可怕,咬舌自尽更是难?】

意外断舌不可怕,咬舌自尽更是难?

文章插图

“咬舌自尽”难发生
基于以上所述的舌的基本结构 , 我们来考察一下“咬舌自尽”的可能性 。 网上流传的“咬舌自尽”的致死原因可归为三大类 , 即“疼死说”、“失血说”和“窒息说” 。
“疼死说”的主要理由是咬舌时由于产生巨大的疼痛 , 从而产生“神经源性休克” , 最终导致“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混乱” 。 然而 , 这一理由是无法成立的 。 首先 , 这一理由中对“神经源性休克”的理解就存在问题 。 虽然“神经原性休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神经系统刺激而引发的休克” , 但绝非“疼死” 。 神经原性休克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的突然刺激 , 使得交感神经突然失去支配能力或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 从而导致周围血管舒张 , 人体血容量增加 , 进而使得人体有效血流量下降 , 机体相对缺血所致的休克 。 神经源性休克通常发生于脑、脊髓损伤 , 或心血管感受器遭受剧烈刺激(如剧烈压迫颈动脉窦、心前区)等情况 , 而外伤造成的疼痛常使得人体交感神经兴奋 , 从而进入应激状态 , 难以产生交感神经的抑制 。 其次 , 一些疼痛造成的“疼晕” , 实际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造成的脑供血不足所致 。 这种晕厥通常可在数十秒内恢复 , 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 在法医鉴定中出现的一些被称为“神经原性休克死” , 或“抑制死”的案例中 , 死者通常都具有心脑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 。 因此对于正常人“咬舌”来说 , 若是自尽 , 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和精神集中度 , 此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 ;而对于意外造成的舌部断裂 , 剧烈疼痛同样常造成交感神经的兴奋 , 因此 , 这些情况均难以造成“神经源性休克” , 更不用说导致死亡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