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毒活疫苗,该不该打?

新生儿或是儿童接种各种疫苗可谓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 得益于全国性的预防接种计划 , 不少曾在儿童中广泛流行 , 甚至被视为“儿童必须经历”的疾病都已销声匿迹 。 然而在预防接种已经取得极大进展的今天 , 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却反复受到质疑 。 例如微信、论坛等网络平台乃至媒体之间不止一次流行过的“减毒活疫苗对儿童危害极大 , 不要接种”的观点 , 就曾导致接种门诊中多种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率大幅下降 , 以及相应传染病发病率的骤增 。 实际上 , 关于减毒活疫苗的诸多质疑 , 只要稍加分析便会发现根本站不住脚 。

减毒活疫苗,该不该打?

文章插图

减毒活疫苗是什么?
在高中学习过生物这一科的人 , 可能都会对人体的免疫反应和疫苗的作用原理有一定印象 。 对大多数病原体而言 , 只要身体感染过一次 , 便会形成针对这种病原体的“记忆” , 并以记忆细胞的形式留存于体内 。 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入侵之时 , 体内的记忆细胞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变身”成具有免疫效应的细胞 , 将病原体消灭于萌芽之中 。 而能引起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 在免疫学上一般称为抗原 。 很多时候充当抗原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 , 而是组成该种病原体的一种蛋白质或是其他“独一无二”的物质 ,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就是构成病毒外壳的一种蛋白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
而我们所接种的疫苗 , 其实就是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 , 在工厂中所生产的特定病原体的抗原 。 这些抗原往往不会使人们生病 , 但可以与病原体一样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 , 从而使体内留下相应的记忆细胞 , 以达到在再次感染时不会导致疾病的目的 。 目前为止常用的疫苗大致可分为两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
灭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流感、乙肝、肺炎等疾病 , 它们要么是由死亡的整个病原体组成(如大多数甲肝疫苗就是经过灭活处理的整个甲肝病毒) , 要么是由病原体中的特定部分组成(如大多数乙肝疫苗就是经过纯化处理的HBsAg , 肺炎球菌疫苗则是肺炎球菌表面的多糖类物质) 。 而减毒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麻疹等疾病的预防 , 它们本身是具有一定活性的活病原体 , 只不过在成为疫苗之前就丧失了致病能力 。 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各有优缺点 , 目前为止 , 暂时还不能做到所有可预防疾病都用一种形式的疫苗预防 。
减毒活疫苗是否安全?
之前关于减毒活疫苗的各种质疑 , 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其一 , 有极少数儿童在接种了减毒活疫苗后 , 突然患上了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 , 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残疾或死亡);其二 , 还有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减毒活疫苗后的不久 , 因为各种疾病而死亡 , 导致家属针对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质量产生怀疑 。
其实对前一种情况 , 医学上有一个更为严谨的词 , 叫做“毒力恢复” 。 这种情况是指本来已经丧失了致病能力的减毒活疫苗 , 在接种进人体后突然获得了致病力 , 并直接导致接种者患病的情况 。 从历史数据来看 , 毒力恢复极为罕见:以我国广泛接种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为例 , 该疫苗每年在我国的接种量高达上千万次 , 而毒力恢复引发疾病的报道却只有几例 。 而且 , 毒力恢复现象拥有绝大多数都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 , 例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