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吸入胰岛素 , 糖友们的福音?》 曾对糖尿病的成因和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进行过简单探讨 , 而相对于1型糖尿病(T1DM)和需要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T2DM)而言 , 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各类糖尿病患者占了患者总数的绝大部分 。 在这部分患者眼中 , 降糖药的优缺点、副作用和服用注意事项可能要更受关注 。 这篇文章会从多方面来介绍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类型降糖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
文章插图
促胰岛素分泌剂
尽管如今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风光不再 , 但这类药物是最早被发现降糖效果 , 也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降糖药 。 根据化学结构 , 促胰岛素分泌剂可被分为磺酰脲类及非磺酰脲类 , 前者包括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及各种名为“格列XX”的药物 , 后者则共有三种:瑞格列奈、米格列奈和氨基酸衍生物那格列奈 。
早在二战期间 , 曾有科学家在研究抗生素的狂潮之中对磺酰脲类物质进行研究 , 结果偶然观察到此类物质可以使小白鼠发生低血糖 。 后来的研究发现 , 磺酰脲类物质可以促进胰岛中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 , 从而降低血糖 。 早在20世纪50年代 , 磺酰脲类药物即被应用于临床 , 并曾保持降糖药“霸主”地位数十年 。 至于非磺酰脲类药物 , 它们的开发最初是为了治疗部分患者进食之后居高不下的血糖 , 而它们起效快(30分钟以内)、作用时间短(一般维持数小时)的特点正好适合这一适应症 , 如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
由于一项大型研究发现磺酰脲类药物能增加患者的心脏病发作风险 , 加之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降糖药可用 , 如今它们已不再被医生首先考虑 。 但对于少数心血管系统健康、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 磺酰脲类依然是不错的治疗选择 。 值得注意的是 , 所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均可诱发低血糖 , 尤其是在患者服用过量、未遵照医嘱进食的情况下 。 服用此类药物期间患者需要随身携带糖果等补充血糖的食物 , 一旦发现有低血糖征兆(头晕、手抖、出冷汗等)就应尽快进食 。
双胍类药物
在磺酰脲类药物为主流的20世纪90时代 , 双胍类药物的出现无疑令很多患者与医生惊喜万分--因为它降糖效果与磺脲类相似 , 但不会引起低血糖 , 患者无需为低血糖而整日担忧 。 此外当时还有研究证明双胍类药物可帮助T2DM患者减轻体重(虽然后来证实二甲双胍仅仅能不增加患者体重) , 这更是让人感到兴奋 。 而在如今 , 上市了近20年的双胍类药物代表--二甲双胍 , 依然是各大权威指南所强烈推荐的降糖药 , 无论是给新患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 , 还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用于血糖不达标的患者 , 它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
二甲双胍可以调动肌肉、脂肪等组织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 , 还可以通过减少葡萄糖的吸收与肝脏产糖来减少葡萄糖向血液中的释放 , 从而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保护β细胞功能 。 由于本身不会促进胰岛素分泌 , 二甲双胍一般很少导致低血糖 , 但它有罕见几率导致乳酸酸中毒 , 服用期间需要警惕乏力、肌肉痛、过度呼气等症状 , 必要时尽快就医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
TZDs是一类作用机理十分独特的药物:它既不会促进胰岛素分泌 , 也不会减少葡萄糖的吸收 , 而是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让它们在相同的胰岛素水平下更多摄取利用葡萄糖来降低血糖 。 由于绝大多数T2DM患者 , 尤其是体重超标者身体组织内往往会产生对胰岛素的抵抗性 , 而TZDs恰好能解除这一抵抗 , 因此它曾经广受医生欢迎 。 可惜的是 , TZDs中的罗格列酮在早先曾因被发现可升高心脏病风险而被严格限用(尽管于去年凭借研究数据成功平反) , 而吡格列酮则被质疑可能导致膀胱癌 , 这两种药物的使用如今已经大幅减少 。
推荐阅读
- 糖尿病的二级防护你知道吗
- 养仓鼠的危害
- T型台 | 水果超模走秀,Naomi闭幕……是什么秀如此大牌?
- 山茶花树桩盆景快速成型法
- 章若楠拍早秋氛围感大片 造型唯美又优雅
- 犬猫体内寄生虫及中毒型呕吐
- 犬猫传染病及肠胃炎型呕吐
- 苹果型身材夏季怎么穿衣不显胖?这4个穿搭示范赶紧get起来
- AB型血的人更易失忆?
- 小猫断奶之后怎么喂养?应该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