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6.5级地震袭击云南昭通,截止壹读君发稿时,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398人 。
地震灾害学业内人士常说:“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相关资料显示,地震中人员伤亡总数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海啸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导致 。
文章插图
这又得看一看东邻日本的经验了 。 今天壹读君跟你聊聊,日本是如何做到让建筑物更抗震的 。
日本现代地震研究的1.0时代
十九世纪后半叶,日本刚刚开始对地震的研究,那个年代,日本还没有提出建筑要有抗震设防能力 。 1892年,“预防震灾调查会”成立,他们的目标是——提升木造建筑的耐震性 。
这个目标,未免太保守了一点吧?
不过,在那之后,日本建筑抗震研究就开始进入了有科学世界观指导的阶段 。 1916年,日本建筑家佐野利器提出“静力震度法”,建议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力应该是结构重量的1/15,这样能够起到防震作用 。
1923年,按照这种设计思想建造的日本兴业银行大楼落成,流年不利,同年9月,关东大地震就发生了,兴业银行大楼经受了考验 。
于是,在第二年施行的日本都市建筑法中,“静力震度法”的原则,就成了抗震设计的规范 。
此后,日本的建筑物进入抗震减灾1.0时代 。 1968年,100多米高的霞关大楼建成,当时这个大楼采用的是预制钢筋混凝土耗能剪力墙和钢框架结构 。 听上去有点难,各位肯定听说过装修专业名词“承重墙”,它是用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而“剪力墙”则专门用来支撑水平负荷 。 简单来说,那时候的思路就是用stronger的材料来建造stronger的高楼,让它们能够抵御强风和地震的摇动 。
除了减震墙,日本很多建筑物在设计时也考虑了隔震原理 。 1921年,设计师Frand
Wright在设计东京帝国饭店时,把紧密排列的短桩打入地下的软弱土层之上,而帝国饭店建筑在短桩地基上,如同漂浮在软弱土层上的大船 。
一部动态发展的建筑法……
1924年开始,日本建筑规范规定结构力计算要考虑抗震系数,在这方面日本当时走在了世界前列 。
日本的《建筑设计基准法》颁布于1950年,之后几经修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971年的修正 。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很大损失,而灾后统计显示,这次地震中受损建筑主要建于1971年前,1981年后建造的房屋几乎完好无损 。
事实上,《建筑基准法》1971年修正令强化了钢筋混凝土柱的带筋间隔距离,而1981年则全面实行“新抗震设计法”,引入了多个方面的新规定 。
此后,日本曾在1996、2000、2005和2006年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一再提高 。 修订后的法规将住宅、楼房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 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尤其是商务楼要求能够8 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 年 。 同时,日本还制定计划到2015年,让90%的住宅建筑达到这一标准 。
文章插图
100年?我们的产权都只有70年,剩下的30年怎么办?
好了,壹读君还是回到正题 。 回顾日本建筑标准的历史时,你会发现,在每一次重大地震后,日本马上会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然后对《建筑基准法》提出修改意见,不断更新迭代,越来越完善 。
推荐阅读
- USB,很不安全?
- 分享个人状态,让我们更欢乐还是更忧伤?
- 油脂是什么?它是怎么进入我们的身体的?
- 埃博拉病毒来袭,我们怎么办?
- 难道地下500公里深处也有海洋?
- 我们为什么害怕争论或说服?
- 关于脂肪的这10件事,你知道吗?
- 怎么关闭手机百度消息通知
- 支付宝怎么获得沾福气卡
- wps表格怎么显示进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