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二 )



关键的问题还是钱啊

从汶川地震到鲁甸地震,倒塌的大量房屋都是乡镇农村自建的住房,这些房子很少考虑到抗震设计,有些还是颇为古老的砖瓦房,甚至土木房 。

尤其是土木房的夯土墙壁,本身就容易因为膨胀收缩而开裂,在抗震上就是战五渣 。

而日本的民居,则普遍在房屋和地基之间加入减震层 。 1996年日本实行“耐震改建计划”广泛应用了隔震技术,就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晃动来吸收地震的能量 。 他们在建筑物底部填加橡胶层或者滑动承重座作为缓冲装置 。 这些橡胶层非常耐用,一般使用年限约60年,能够把地震对楼房的摇晃程度减轻1/3到1/5 。

推行这个技术后,房屋造价将提升,一般楼房的造价将提高10%,公寓楼的造价则会提高25% 。

除此之外,日本民居还普遍采用箱体设计 。 这样能够保证房屋在地震发生时不会散开,即便在剧烈的摇晃中也可以整体翻滚而不损毁 。 日本东部大地震引发海啸时,电视画面上能看到很多房子被整栋冲走 。

当然新型材料的运用也不容忽视 。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质量轻,强度高,比如树脂、加气混凝土、碳纤维,即便倒塌坠落,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安装方便,盖房子跟搭积木一样轻松 。

建筑抗震,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

文章插图

不过,一切问题说到底,都是经济问题 。 日本普通的民居建筑,一般来说造价约合人民币150万到200万,而在中国乡村,人们能够接受的建筑成本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 。 即便考虑到物价和人力价格差异,这样低廉的成本,也很难在抗震上有什么要求 。
【建筑抗震,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面对这种无奈,壹读君认为,只能在地震多发地区,希望政府和民间组织支持和推广新的建筑技术、材料,让下次天灾造成的损害少一点,再少一点 。

以上内容就是建筑抗震,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什么?的内容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