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李·克朗克(Lee Cronk)的研究则从另一个方向支持了上述假说;肯尼亚的穆科戈多(Mukogodo)族早先以狩猎采集为生 , 上世纪初逐渐转向畜牧 , 并开始与相邻畜牧部落通婚 , 但作为缺乏资源和经验的迟来者 , 他们的畜产远少于后者 , 而按畜牧部落的习俗 , 娶妻彩礼都以畜产支付(穆科戈多的旧习俗是用蜂蜜) , 于是该部落在婚姻市场上陷入了特别困窘的地位 。
文章插图
结果 , 该部落父母逐渐对女儿产生强烈偏爱 , 精细的量化观察发现 , 三岁前孩子中女孩得到的照顾和哺喂都远多于男孩:平均照看距离短77% , 搂抱时间长82% , 喂奶时间长56% , 身高体重低于正常水平的幅度也小了一半多 , 偏心的后果是 , 男孩存活率远低于女孩 , 1986年时四岁以下的男孩比女孩少了1/3 。
塔马斯?伯瑞斯科(Tamas Bereczkei)1997年对匈牙利吉普赛人的研究发现 , 这一在欧洲长期处于近乎贱民地位的族群 , 也严重偏爱女儿 , 性别比低至89 , 前一胎是女孩时的堕胎率比前一胎是男孩时高一倍多 , 女孩哺乳时间比男孩长一半 , 上学时间长一年;从繁殖收益看 , 这一偏爱相当理性:每个女儿给父母带来的孙辈数是3.53个 , 而每个儿子带来的只有2.75个 。
支持特-威假说的另一项证据是 , 女性受孕和怀孕期间的营养水平对出生性别比有显著影响 , 因为母亲营养水平是预测家庭资源条件是否优越的一个有用信号(尽管未必可靠) , 这一点最初在多种动物中得到证实 , 近年来多项针对贫困地区人类群体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另外对饥荒期间流产现象的研究也发现 , 男婴的流产率明显高于女婴 。
文章插图
【谁更偏爱儿子?】
其实 , 特-威假说还可以更精致化 , 高地位家庭中 , 夫妻双方偏爱儿子的程度会有所不同 , 理论上妻子的偏爱程度应高于丈夫(尽管尚没有经验证据支持这一推断) , 因为妻子自身和女儿都直接受限于生育瓶颈 , 要获得大量孙辈 , 唯有指望通过儿子的多妻策略来充分利用优越的家庭资源 , 而丈夫却可以通过(在婚内或婚外)寻找更多配偶来达到同样目的 。
比如 , 家庭资源足以养活100个孙辈 , 一位妻子即便生下8个女儿 , 每个女儿又生下8个孙辈 , 也只有64个孙辈 , 但只要有一个儿子并多娶些媳妇 , 以同样生育率便可轻易达到目标——不妨将儿子通过多妻而产生的这一作用称为“儿子乘数效应” 。
除了偏爱程度更高 , 妻子还面临时间上的急迫性:由于丈夫也偏爱儿子(虽程度较低) , 需要儿子来继承自己的高地位 , 所以假如某位妻子迟迟没有儿子 , 丈夫就更可能寻求其他机会 。
假如将社会结构和继承制度上的差异也考虑进来 , 情况将变得更复杂;不难理解 , 家庭资源越庞大 , 寿命越长 , 父系继承越可靠 , 继承权越偏向男性 , 儿子乘数效应就越显著 , 妻子对儿子的偏好也就越强烈和急切 。
与长子继承制和单妻制相比 , 诸子分产制与多妻制结合时 , 儿子偏爱会更强烈 , 长子继承制实际上将儿子乘数效应集中在长子身上 , 所以随着已有儿子数的增加 , 夫妻对儿子的偏爱就会不断降低 , 而在分产制下 , 即便丈夫已有多个儿子 , 还没有儿子或只有一个儿子(很可能夭折)的妻子仍会强烈偏爱儿子 。
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和共享族产的宗族制度 , 会进一步强化分产制的上述效应 , 因为在多代同堂家庭中 , 当辈份最高的父系家长仍然在世并控制着未分配家产时 , 每个男性子嗣都有望分到其中一份 , 所以在分家开始之前 , 兄弟们甚至堂兄弟们 , 都在竞相通过多生儿子来扩大自己这一支的份额 , 而在长子继承制下 , 这样的竞争预先就被排除了 。
推荐阅读
- 恐怖片为何吸引你?
- 人们为何喜欢八卦?
- 风骚足球为何死亡?
- 购买火柴,为何也要实名制?
- 心理疾病会不会遗传?
- 为何年少成功者更易自恋?
- 斑马为何这“斑”模样?
- 为什么要去不断地证明自己?
- 幼儿园为何违规给儿童喂药?
- 女人间的战争比男人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