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特辑】致青春:那些年我们过过的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已经来了, 《知道日报》特别推出了“六一特辑”系列问答策划, 邀请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专家们, 跟大家一起聊聊儿童节的话题 。
———————————————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儿童节 。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 儿童节曾经是春光里一群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 唱着少先队员队歌, 走向公园和广场的模样;但在今天, 儿童节成为孩子们领着爸爸妈妈走出校门, 走进商场, 指点江山, 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时代!
中国的儿童节从早期的集体主义式儿童狂欢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家庭式购物游、文化游和儿童才艺表演游!在这些变化里, 我们还能发现多少与童年相伴的记忆?
60年代的儿童节是红领巾、红缨枪, 大院里的军歌和毛主席像章;排队去看场露天电影, 用两分钱买份街头的小吃, 得到两张硬刷刷的报纸或画报可以折成贯宝;田野里四处盛开黄花地丁, 树林里知了或许准备褪壳, 蚕豆正是饱满的时候——儿童节给了在田野里、乡村间撒野狂跑、恶作剧的好理由!那物质贫乏的年代里, 无论是城市马路旁还是田埂间, 都有无穷无尽儿童节的想象和游戏 。

【六一特辑】致青春:那些年我们过过的儿童节

文章插图

70年代的儿童节是冰棒、小人书、街头叫卖的小货担;女孩子有了皮筋, 男孩子有了玻璃弹珠;糖纸刚刚出现, 就被孩子们精心收藏;童年里开始有了颜色、甜甜的滋味和二次元的视觉体验;电影院里虽然放映的依然是放了十年的《小蝌蚪找妈妈》和《大闹天宫》, 但动画片终于可以被更多的中国小朋友看到了 。

【六一特辑】致青春:那些年我们过过的儿童节

文章插图

【【六一特辑】致青春:那些年我们过过的儿童节】80年代的儿童节带有一种青春期提前的叛逆与情怀, 那是《哪吒闹海》开始以神话的方式讲述一个儿童成长、寻求自由、自我救赎与离开家庭的故事 。 2014年5月30日星期五, 谷歌以哪吒挥舞红缨枪、脚踏风火轮、混天绫飘扬的doodle来纪念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这一场儿童节的变迁 。 80年代的儿童节有了画笔、涂鸦板、有了孩子们去公园的草坪上游戏、画画和放声歌唱属于自己歌曲的印记;合唱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依然嘹亮, 但也有了“小燕子穿花衣”的歌声《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人书系列和《红楼梦》《西游记》的连环画摆在街头的书摊上, 每一位经过的小朋友充满期待地张望驻足 。

【六一特辑】致青春:那些年我们过过的儿童节

文章插图

时间转眼就是90年代了;人类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 世纪末的想象从物质性的创意和文化消费中赋予了儿童节更多新奇的体验 。 孩子们的书包开始变得更加厚重, 造型各异, 花色丰富;商场里特别开设儿童节专柜, 向中国介绍儿童节原来也可以以物质的方式, 纵容一下自己未曾享有过的放肆童年;棒棒糖, 儿童歌曲磁带, 拼图, 魔方, 积木, 万花筒, 风筝……虽然孩子们还是排着对整齐地走出校门, 走进影院, 走向公园, 但他们眼中的世界, 早已变得纷繁多彩, 美丽诱人;走遍世界的“花仙子”和花钥匙;“休息一下, 休息一下”的一休给了孩子们活出另一种童年的理想与设计, 他们再也不是10年前, 20年前充满了种种挣扎、渴望和谦卑幻想的孩子们了 。

新世纪已降, 60年代的儿童成为了爷爷/奶奶, 70年代的儿童成为了爸爸/妈妈;80-90年代的儿童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可以做许多事情 。 但新一波的儿童节诱惑像潮水般涌来:电视里连续播放着奥特曼、希瑞、猫和老鼠、小神龙俱乐开始改变孩子们对世界、对友谊、对关系、对力量的看法 。 公园里有了旱冰轮滑场所、田野里的年轻父母越来越少;农村里的孩子对儿童节的印象愈加模糊, 城市里的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儿童节策划派对与活动 。 同一个节日, 有些孩子得到太多礼物, 有些孩子却一声父母的问候都得不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