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越多越拥挤?

北京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力修建地铁,在2000年时,北京还只有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线路,运营里程不过54公里,每日的客流量只有120万人次 。 而现在,不算还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北京市区的地铁线路就多达10条,郊区也有5条之多,运营里程增加了近10倍 。

可是,地铁越修越多,地铁本身也越来越拥挤,却对缓解地面交通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 如今,北京地铁每日的客流量已经在1000万人次左右,接近北京一半的常住人口了 。 如果你恰好赶到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地铁,你就能彻底地体验一把全民挤地铁的刺激了——不管是弱枊扶风的娇小少女,还是头发花白的佝偻老妪,在这一刻都能爆发出200%的战斗力,拼死在看上去毫无空间的车厢内挤出一处容身之地,身法堪比武林高手 。
为什么地铁越建越多,公共交通却越来越挤呢?常住人口并没有增加多少,私家小车也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挤公交呢?
【地铁吸引了人们坐地铁】
其实这么多乘坐地铁的人都是被供给激发出来的需求 。 回想10年前,那时候北京的公共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此人们基本都是选择就近上学或是工作,很少有人从房山或是昌平跑到西城东城来上班 。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地铁的需求并不大 。 这种情况和公交有些类似,刚开始由于公交系统不发达,人们很少选择离家远的地方上学或上班,只有节假日出行才会选择坐公交,因此需求也并不大 。
【地铁越多越拥挤?】后来,北京市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交系统不断完善,四通八达,昔日从城南到城北要倒上三五趟车,花上大半天甚至一天才能到达,如今一趟车,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直达,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 于是,市民们大范围跨区出行的次数一下子增加起来了,住在城南的人本来一年去不了几次城北,公交方便后可能会一个月跑好几次城北,便捷的公交刺激了市民出行的需求量,公交线路越开越多,不但没有缓解压力,反而增加了公交负荷 。
为了缓解公交系统的压力,政府部门又开始规划修建更便捷、更快速的地铁线路 。 地铁进一步缩短了城南城北的时间距离,原本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路程,地铁只需要1个多小时,而且地铁冬暖夏凉、发车准时,这更加刺激了市民的大范围出行,很多人选择在城南居住,城北上班,原本从城南到城北一个月只跑几次,现在几乎是天天跑了,需求量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 最初的几条地铁线很快爆满,为了缓解压力,政府修建了更多的地铁线,奇怪的是,随着地铁线越修越多,客流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拥挤 。 因为随着地铁网越修越多,人们不仅城南城北随便跑,而且无论是城区、近郊、远郊都可以通达 。 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房价较便宜的郊区居住而坐地铁到工资水平较高、教学质量较好的市中心工作和学习,随着地铁线路所到达的地方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需求也就越高 。
【被供给创造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市场上有了对某个产品的需求,自然就会有商家来供应,这就是需求创造供给 。 比如在北京,由于近来沙尘暴和雾霾天气频繁,市民对口罩的需求量激增,因此便有商家根据需求生产了防沙尘、防可吸入颗粒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口罩;这几年随着网购的兴起,市场对快递的需求成倍增加,于是快递行业格外兴旺发达 。 可见似乎正是因为有了需求,供给才会被创造 。
但是如果将这种理论套用到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上,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 在公交和地铁的例子中,不是需求创造了供给,恰恰相反,是供给创造了需求 。 早在200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就提出了“供给能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观点 。 他注意到,生产活动每产出一种新的产品,就会带动起这种产品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需求,而这些生产与销售,创造了大量了就业岗位,反过来又能拉动新生产品的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