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是海上军事强国吗?

2008年5月初 , 一场从印度洋生成的热带风暴 , 由西向东 , 以近200公里的时速横扫缅甸 , 造成重大自然灾害 。 事后由于缅甸军政府拒绝国际援助 , 自身能力又有限 , 导致救灾不力 , 不免在国际社会又引发一次有关人权的讨论 。 2009年8月初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莫拉克从东南向西北横扫中国台湾省 , 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 为多年罕见 。 两岸血浓于水 , 大陆伸出援手 , 在外部救援和台湾同胞的共同努力下 , 力争早日完成灾后重建 。

古代中国是海上军事强国吗?

文章插图

古代中国是海上军事强国吗?

文章插图

近几年中国东南沿海受到台风侵袭时 , 经常有现场画面的报道 。 一线采访人员们身披雨衣 , 手拿麦克风 , 有时靠绳索固定身体 , 在狂风暴雨中描述亲身感受 。 这类报道让中国内地观众了解了台风的威力 , 年轻的采访人员也经受了锻炼 。 电视画面中 , 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 , 横尸街头 , 难得一见的树根似乎还在抽搐 。 另外有的树被拦腰折断 , 仿佛人体骨折 , 看着白晃晃的断口 , 能够想象出断裂时被风声淹没的“咔嚓”一声 。 台风过后 , 一片狼藉 , 不仅造成财产损失 , 还有人员伤亡 。 看来要想人定胜天 , 只能走曲线道路 , 千万不能硬碰硬 。

在农业文明时代 , 热带风暴是中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地区和印度洋沿岸整体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 人类的基本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 , 而该地区除了穿衣一项 , 因气候和暖具有优势外 , 其他三项的稳定保障程度都很差 。 人们辛辛苦苦几年甚至几代 , 一场无法躲避的风暴袭来 , 过后可以回到石器时代 。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西绪福斯推石头的故事 , 每次费力将石头推至山顶 , 又自然滚落地面 , 重新再推 , 周而复始 , 原地踏步 。 故事用来比喻受热带风暴影响较大的地区非常合适 , 造成很多事项难以积累 , 其中也影响航海技术的发展 。
因大陆和海洋温度差异造成气压变化 , 在夏冬两季都能产生定向、准时的气流 , 称为季风 , 中国古代也称为信风 。 热带风暴台风是夏季季风中狂暴的特殊形式 , 造成缅甸和中国台湾灾难的就是夏季季风 。 冬季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 破坏力没有台风大 , 但是对航海的安全性还是有影响 。 古人对于强烈的季风是既恨又爱 , 因为造成风灾的同时 , 它还是太平洋西岸和印度洋沿岸船只往来的主要动力 。 东方掌握季风规律 , 形成适应季风的航海技术花了很长时间 , 而地中海地区没有这种情况 , 所以造成东方航海技术的成熟比西方要晚很多年 。 公元前后 , 西印度洋沿岸的人们出于航海贸易的需要 , 首先掌握了季风规律 , 之后缓慢东传 。 但是太平洋西岸的情况更为恶劣 , 要想远洋航海 , 绝非朝夕之功 。
古代中国是海上军事强国吗?

文章插图

中国先民从事海洋捕捞的历史很久远 , 只在沿海附近 。 远途商贸航海依靠人力划桨无法完成 , 要靠风帆 , 为了安全起见 , 主要还是沿海岸线前进 , 总之不能轻易摆脱对陆地的依赖 。 中国渤海远离热带风暴 , 可与朝鲜半岛往来 , 是中国最早从事跨海航行的地区 。 不过因为也有陆地之便 , 所以海洋交通优势不显 。 渤海之下的黄海、东海 , 海面变宽 , 跨海难度加大 , 有关的早期记载不多 。 秦朝方士徐福受秦始皇之命 , 渡海寻找仙药 , 不知所踪 , 即使按传说到达日本 , 也是有去无回 。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台湾 , 曾停留近一年 , 有去有回 , 非常难得 , 但因无功而返 , 入狱被杀 , 没有继续 。 南海地区开发较晚 , 早期缺少中国人出海远洋的事迹 。 隋唐以前 , 中国的海上对外交往很少 , 有些零星的商贸往来 , 航海技术水平也比较低 。 因为人们除了捕鱼 , 实在找不到更多利用海洋的重要理由 。 广袤的陆地有取之不尽的资源 , 而遥远的海上除了传说中的神仙 , 似乎并无他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