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 是容易使人餐后犯困 。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 , 主要存在于主食中)摄入会让大脑合成更多的血清素(5-羟色胺) , 而血清素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 , 通常被认为可以促进睡眠 , 使人更安静 。 还有研究发现 , 高胰岛素水平与餐后困倦有关 , 而白馒头、白米饭等精白米面制品相比粗杂粮更容易引起餐后血糖过高 , 从而刺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 所以 , 如果想餐后少犯困的话 , 尤其在上课或考试时 , 建议少吃一些主食(不能不吃 , 因为它们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 尤其要减少精白米面类食物 。
主食还包括哪些?
很多人要问了 , 少吃营养价值较低的精白米面固然是好 , 但我们现在的主食就是这些 , 而主食又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 不吃不行 , 哪些食物适合用来替代一部分白馒头、白米饭作为主食呢?
其实 , 主食包括各种谷类、薯类和杂豆 , 其中谷类除精白米面类“细粮”外 , 还包括小米、黑米、玉米、燕麦、荞麦、藜麦、高粱等杂粮 , 也包括糙米和全麦 。 各种薯类(如红薯、土豆、芋头、山药)和各种杂豆(如红豆、绿豆、扁豆、芸豆、蚕豆)也属于主食 。 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 , 而相比细粮 , 这些“粗”加工甚至没有加工过的主食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都要更丰富 , 日常饮食必须包括一部分这样的主食 。
粗细比例多少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要注意粗细搭配 , 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 , 每天最好能吃50克~100克 。 也就是粗杂粮最好能占谷类食物的三分之一左右 。 而《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0》中则建议:在谷类中 , 粗杂粮食物至少占谷类食物的一半 ,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增加些粗杂粮以替代精制谷物(白米、白面、面条、方便面、白面包等) 。 综合以上两个指南看 , 对普通成人而言 , 粗杂粮应该占到谷类食物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 有特殊情况的(如便秘、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者)甚至应该占到一半以上 。 所以不要以为随随便便搭配点粗杂粮就做到了粗细搭配 , 甚至还整天担心粗粮吃太多了 , 真正达到甚至超过一半比例的粗杂粮并不容易做到 。
粗杂粮因为保留了硬硬的谷类表皮 , 所以整粒的粗杂粮往往口感较粗 , 远不如白米白面做成的馒头、米饭那么细软可口 , 一般更适合用来煮粥 。 把粗杂粮磨成粉状(如玉米粉、全麦粉、绿豆粉) , 如果直接用来做馒头、花卷、面条等主食 , 也依然口感较差 , 一般建议与精白米面按一定比例(比如1:1)混合食用 。 此外 , 杂豆类可以与成粒的粮食混合做成饭和粥 , 会有特殊的香味 , 口感并不比细粮做出来的差 。
但应注意 , 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 , 粗杂粮比例就应该减少一些了 , 因为粗杂粮中的膳食纤维、植酸、鞣酸等成分会干扰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要知道 , 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本来消化吸收就差) , 而且对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
当然 , 并不是说这些人不能吃粗杂粮 , 只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整比例 , 只要吃了舒服 , 就没有必要过多限制粗杂粮 。 此外 , 发酵之后的谷类和豆类 , 植酸被分解 , 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率会有提高 。 粥煮的时间长一些也可以使纤维吸水变软 , 也可大大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
推荐阅读
- 龙爪叶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喜高温、高湿,
- 麻辣香锅的做法 麻辣香锅怎么做
- 盐水毛豆的做法 盐水毛豆怎么煮
- 七个生活好习惯?
- 好习惯有哪些?
- 怎样才算良好的生活习惯?
- 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
- 梅花入冬前怎样养护:加强水肥管理、适当的修
- 伤感的句子伤感短句
- 校长不让我进学校第5、6、7关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