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特征 。 成虫体长6-13mm , 雌蛾翅淡黄褐色 , 雄蛾翅黑褐色;卵近圆形 , 较集中;幼虫黄褐色 , 每节的背面与侧面各有1个绒球状毛瘤 , 上着生黄色毒毛 , 随着虫龄增大 , 背部的毛瘤渐转黑色 。 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 。 幼虫有群集性 , 3龄前群集性很强 , 常数十头至数百头聚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 , 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 。 3龄后开始分群迁移危害 , 咬食叶片呈缺刻 。 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中或浅土中结革化蛹 。 成虫具有趋光性 。
(2)发生规律 。 一般一年发生2-3代 。 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 , 翌年4月幼虫开始孵化 , 危害期在4-9月之间 。 发生较整齐 , 世代间无重叠现象 。
(3)防治要点 。 ①利用茶毛虫的群集性 , 结合茶园管理摘除卵块和虫群;②喷施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
推荐阅读
- 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假眼小绿叶蝉
- 茶园防草剂药害的预防措施
-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
- 茶叶冬管把三关
- 西湖龙井茶园的栽培管理
- 幼龄茶园防旱抗旱六法
- 二 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
- 五彩芋有哪些品种,盘点常见的八大品种
- 有机茶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防治
- 嫁接换种在安溪低产茶园改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