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

茶具对茶汤的影响, 主要在两个方面 。 一是表现在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 。 陆羽《茶经》之推崇青瓷, “青则益茶”, 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 。 随着制茶工艺和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 茶的原色在变化, 茶具的颜色也随之而变 。 二是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 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 至少要不损茶质 。 中国茶具, 种类繁多, 造型优美, 兼具实用和鉴赏价值, 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 茶具的使用、保养、鉴赏和收藏, 已成为专门的学问, 世代不衰 。 其中, 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使用较普遍 。 主茶具, 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 。 所谓的“茶室四宝”, 即玉书(石畏)、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 。 玉书(石畏)即烧开水的壶 。 为赭色薄瓷扁形壶, 容水量约为250毫升 。 水沸时, 盖子“卜卜”作声, 如唤人泡茶 。 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 一般的茶艺馆, 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 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 。 也有用不锈钢壶的, 用电, 可保温 。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 小巧玲珑, 可以调节风量, 掌握火力大小, 以木炭作燃料 。 此炉在现代亦使用较少 。 茶艺馆里, 常有三种烧水用具 。 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 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 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一种是可保温电热器, 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 玻璃壶放在感应盘上 。 这三种用具, 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 合乎品茶之道 。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 。 为宜兴紫砂壶, 以小为贵 。 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 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 。 壶的大小, 因人数多少而异, 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 。 若琛瓯即品茶杯 。 为白瓷翻口小杯, 杯小而浅, 容水量约10-20毫升 。 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 有白瓷杯和紫砂杯两种 。 除了这四种必备茶具外, 乌龙茶的冲泡中, 仍用到其它名目繁多的辅茶具, 如:茶船和茶盘 。 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 茶壶置于其中, 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 又可用于养壶 。 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 。 现在常用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 即有孔隙的茶盘置于茶船之上 。 这种茶盘的产生, 是因为乌龙茶的冲泡过程较复杂, 从开始的烫杯热壶, 以及后来每次冲泡均需热水淋壶, 双层茶船, 可使水流到下层, 不致弄脏台面 。 茶盘的质地不一, 常用的有紫砂和竹器 。 茶海 。 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 。 因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 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 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 。 所以即使是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短短十几秒时间, 开始出来以及最后出来的茶汤浓淡非常不同 。 为避免浓淡不均, 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 然后再分至杯中 。 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 。 现在也常用不锈钢的过滤器, 置于茶海之上, 令茶汤由滤器流入茶海, 以滤去茶渣 。 茶荷 。 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 瓷质或竹质, 用做盛干茶, 供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之用 。 好的瓷质茶荷本身就是工艺品 。 闻香杯 。 闻香之用, 细长, 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 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 。 与饮杯配套, 质地相同, 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 茶匙 。 多为竹质, 如今亦有黄杨木质, 一端弯曲, 用来投茶入壶和自壶内掏出茶渣 。 此外还有茶盂、茶夹、茶则、茶漏等辅助茶具, 品种繁多, 泡茶时并非一定使用 。 【中国茶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