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育种

    茶树育种以茶树不同种质资源为材料 , 运用遗传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选育茶树新品种的途径和方法 。 内容包括:①茶树种植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②新品种的选育;③良种繁育和推广等三个连续性的阶段 。
    1、育种目标:茶树是异花授粉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 遗传物质的杂合性强 , 所需的育种时间长 , 一般在20年以上 , 茶叶又是一种商品性产物 , 茶类繁多 , 各茶类的品质标准与茶树本身的芽叶特征和所含各种化学成分的多少以及组成的比例有密切关系 , 从而增加了茶树育种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 需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不同茶类的品质特点:
    ①不同茶类的品质指标;
    ②不同茶类的产量指标;
    ③适于机械化的株型结构;
    ④适应本地区所需的抗逆性的要求;
    ⑤注意选育同一茶类中的早、中、晚品种的搭配;
    ⑥注意选育制茶品质特色如色、香、味、形 , 特别是高香型品种的搭配 。
    2、育种原始材料是育种的物质基础 , 掌握品种资源的多少和对其研究的深度 , 是决定能否达到育种质量目标和提高育种工作效率 , 取得成果的首要关键 。 育种的原始材料 , 主要是发掘和利用现有的自然变异材料 , 如野生茶树、栽培茶树的群体或单株 , 以及近缘植物等 。 但也可以利用有性杂交、无性杂交、信息性育种、诱变育种等变异材料育成新的类型 。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 , 截至1981年底止 , 已经搜集并在活体保存的品种、品系、单株、野生种、近缘植物等计660个 。
    3、育种途径和方法:茶树繁殖方式不同 , 品种一般划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品种称为有性系品种;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品种称为无性系品种 。 在营养器官繁殖方式中 , 应用最广泛的是短穗扦插法 , 这是中国福建省茶农在17、18世纪首创的 , 已在世界各主要产茶国家广泛应用 。 还可以把两个无性系育种互相进行有性杂交 , 在其后代中又进行单株选择 。 这是茶树常规育种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
    4、良种繁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 中国在各地发掘了不少地方良种和选育出许多新品种 。 福建省的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铁观音、水仙、毛蟹、梅占等无性系地方良种 , 经当地大量繁殖 , 已推广至中国各产茶省;云南省的云南大叶种、广东省的饶平水仙、安徽省的祁门槠叶种、浙江省的鸠坑种等地方有性群体良种 , 在中国不少省份均有较大或部分面积推广;湖南省育成的槠叶齐无性系品种也在该省全面推广 。 为了继续解决育种时间长的难题和满足良种多样化的需要 , 应加强下述4个问题的研究:
    ①有计划地发掘和摸清野生(包括近缘种)和栽培茶树的品种资源 , 研究其遗传性状和特性 , 为育种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②提出新的育种目标育成特别早生的、更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和具有特殊香味的新品种;
    ③除一般的育种方法外 , 采用生物工程新技术 , 确立组织培养法 , 开发细胞水平的新育种法;
【茶树育种】    ④继续研究和开发茶树品种早期鉴定法和快速繁育后代技术 , 以提高育种效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