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拉祜族的烧茶、烤茶和糟茶

拉祜族的烧茶、烤茶和糟茶:拉祜族习惯饮用烧茶 。 将一芽五六叶的新梢采下后直接在明火上烘烤至焦黄 , 再放入茶罐中煮饮 。 烤茶 , 拉祜语叫"腊扎夺" 。 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 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 , 放入茶叶进行抖烤 , 待茶色焦黄时 , 即冲入开水煮 。 如茶汁过浓 , 可加入开水在锅中煮半熟后 , 将茶叶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 , 饮用时 , 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煮片刻即饮用 。 这种茶水略有苦涩酸味 , 有解渴开胃的功能 。 以下由爱茶网收集整理 , 来源于网络:拉祜族人民勤劳善良、崇尚礼仪 。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 , 逐渐形成了很多为人处事、规范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 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人与人之间互尊、友爱、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 “有酒桌上喝 , 有话当面说” 拉祜人崇尚为人坦诚正直、光明磊落 , 不说假话、虚话 , 不随意恶语伤人 。 “有酒桌上喝 , 有话当面说” , 这是他们一贯奉行的信条 。 邻里、朋友之间偶有摩擦或误解 , 事后互递一支草烟、喝一杯水酒 , 也就和好如初 。 朋友之间因某事发生曲直之争 , 孰是孰非 , 难以定夺的话 , 来个摔跤定“输赢” , 被摔倒者算无理 , 绝无二话可言 。 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的小人是不受欢迎的 。 拉祜人常说:“太阳、月亮是最老的人最先看到的;粮食谷米是最老的人最先栽种的;山花、野果是最老的人第一个找到的;世上的事情最老的人懂得最多 。 ”因此 , 尊老、敬老、爱老是拉祜人普遍的道德准则 。 无论哪家 , 老人的床铺肯定设置在房屋里最暖和的火塘旁 , 饭桌上的席位安排 , 老人也是居中的;晚辈不能在老人坐卧的地方来回走动;老人讲话时 , 不能随便插话 , 更不能打断;每年新谷开镰前 , 第一个尝新的也一定是老人;新年初一背回的“新水” , 也要先端给老人洗脸、洗脚 。 家庭内部如此 , 社会上也是一样 。 即便年轻的村寨头领 , 对老人也要礼让三分 , 否则 , 他就很难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拥护 。 “一家有事 , 全寨相帮”也是拉祜族的传统习俗和精神风尚 。 无论日常生产、生活 , 还是盖房搭屋、婚丧嫁娶 , 时时处处都能体现出拉祜人这种淳朴、厚道、豪爽与热情的民风 。 “不得茶喝头会疼”拉祜族地区盛产茶叶 , 是著名的茶叶之乡 。 拉祜人擅长种茶 , 也喜欢饮茶 。 茶 , 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 每日外出劳作之前 , 晚上回来之后 , 饮茶、品茶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 更是一大乐趣 。 他们可以一日不进餐 , 但不可一日不饮茶 , 他们说:“不得茶喝头会疼” 。 拉祜人的饮茶方法也很独特:把茶叶放入陶制小茶罐中 , 文火焙烤 , 待罐热茶香之时 , 注入滚烫的开水 , 茶在罐中沸腾翻滚 , 之后倒出饮用 , 谓之“烤茶”或“煨茶” 。 有客至 , 必以烤茶相待 。 但按习惯 , 头道茶一般不给客人 , 而是主人自己喝 , 以示茶中无毒 , 请客人放心饮用 。 第二道茶清香四溢 , 茶味正浓 , 这才捧献给客人品饮 。 服饰特点:古代 , 拉祜族男女皆着袍服 。 近现代 , 男子普遍上穿黑色无领短衣 , 内套浅色或白色衬衣 , 下穿肥大的长裤 , 头缠长巾或戴瓜皮式小帽 。 妇女服饰各地不一 ,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头缠长巾 , 身着大襟袍式长衫 , 长衫两侧开衩很高 。 衣襟上嵌有银泡或银牌 , 襟边、袖口及衩口处镶饰彩色几何纹布条或各色布块 , 下穿长裤 。 有些地区的妇女还喜欢腰扎彩带 。 这一类型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点 。 另一种是典型的南方民族的装束 , 上着窄袖短衣 , 下穿筒裙 , 用黑布裹腿 , 头缠各色长巾 。 拉祜族崇尚黑色 , 以黑色为美 。 所以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 , 用彩线或彩布条、布块镶绣各种花纹图案 。 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 , 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 居住特点:拉祜族的传统住房 , 主要有落地式茅屋和干栏式桩上竹楼两种 。 茅屋结构简单 , 搭建容易 。 建造时 , 先在地基上立几根带杈的柱子 , 杈上放梁 , 梁上放椽子 , 椽子上铺盖茅草 。 柱子四周用竹笆或木板围栅作墙即成 , 颇具“构木为巢”的古风 。 干栏式竹楼房是在木桩之上搭建而成的双斜面竹楼 。 有大小之分 。 大型竹楼为母系大家庭居住 , 小型竹楼为个体小家庭居住 。 两种竹楼结构基本相同 , 只是大型的更长、占地面积更大而已 , 因此 , 通常也称“长房” 。 长房一般高约六七米 , 面积八九十平方米至二三百平方米不等 , 呈长方形 。 内部向阳的一侧留有宽大的走廊 , 另外一侧根据人口数量用木板隔成若干间 , 每个个体小家庭居住1至2间 。 【拉祜族|拉祜族的烧茶、烤茶和糟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