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毛尖的历史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 紫阳茶伴随紫阳人走了半个世纪的辉煌 。 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十分注重紫阳茶的发展壮大 。 国家也对紫阳茶叶生产给予了投资和许多支持 , 通过不懈努力 , 紫阳茶叶迈向了新的发展时期 , 到20世纪末 , 茶业占据了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 , 产量、规模挤进了全省前列 。 茶叶科研项目一次又一次的攻关和茶叶制作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 茶叶名声美誉国际国外 。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给予紫阳茶“紫阳茶富硒抗癌 , 色香味俱佳 , 系茶中珍品”的科学定位 。
21世纪初 , 紫阳茶又通过了国家惟一原产地保护认证 。 紫阳人不仅对种茶、制茶探索和积累了经验 , 而且 , 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 成为农民增收的领军产业 。 随着每年一次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 , 紫阳茶文化找到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定位 。
【紫阳毛尖的历史发展】“春到茶山一片新” , 是对紫阳茶现实状况的生动地描述 。 走进紫阳 , 满山遍野翠绿翠绿的茶山让人目不暇接 , 茶园散发出温馨 , 茶树长出了嫩芽 , 姑娘们采撷鲜绿 , 歌声、笑声像在身边又仿佛在天际 , 时起时落 , 此起彼伏 。 看完茶山 , 听足了山歌 , 闲坐下来 , 茶山姑娘们精湛的茶艺表演让你大饱眼福 ,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 , 姑娘们把紫阳人的豪爽、热情、朴实、大方充分展示出来 。 此情此景 , 阳光是暖的 , 山歌是暖的 , 姑娘的心是暖的 。 暖 , 承载着生命之树 , 承载着紫阳的希望和未来 。 山、树的本体里便涌现了紫阳茶的盛况 。
耳听紫阳茶文化的音符 , 再放眼山上 , 茶乡文化正灿灿然然的迎风绽放 。
“无忧何必去饮酒 , 清静常品紫阳茶” , 贾平凹先生以此评价昭示世人 。
紫阳盛产茶叶 , 山上、村口、路边 , 处处可见 。 特别是每年清明前后 , 一片茶树连着一片茶树 , 远看就像一团团绿色的云朵在山前飘荡 。 一群群健美活泼的紫阳村姑 , 或拎竹篮 , 或背背篓 , 两手翻飞于丛丛绿荫云上 。 姑娘们连采茶连唱歌 , 茶歌阵阵 , 清脆悦耳 , 这情景融合了天籁、地籁、人籁 , 真像一幅幅优美的巴山图画 。
紫阳地处陕南的安康市 , 汉江中游 , 巴山北麓 , 冬无严寒 , 夏无酷暑 。 若追本溯源 ,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先民们就已经在紫阳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 。 紫阳县建立于1512年 , 距今也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 独特的自然环境 , , 造就了独特的紫阳茶 。
早在唐代 , 紫阳茶已经成为朝廷贡品 。 春分刚过 , 尤其是清明前后 , 紫阳的茶农就开始采摘茶叶 , 而茶的采摘、制作、饮用水平也日渐提高 ,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陕南茶文化 。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写过一联:无忧何必要饮酒 , 清静常品紫阳茶 , 意在说明紫阳茶的不同凡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