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原文、作者

芄兰 先秦:佚名,所属类型:诗经,讽刺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 。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 。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
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 。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近 。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
注释
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
支:借作“枝” 。
觿(xī):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 。本为成人佩饰 。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 。
能:乃,于是 。一说“宁”“岂” 。知:智,一说“接” 。
容、遂:舒缓悠闲之貌 。一说容为佩刀,遂为佩玉 。
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
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
甲(xiá):借作“狎”,戏,亲昵 。一说长也 。
鉴赏 此诗两章开篇都以“芄兰”枝叶起兴,描述女诗人眼中“童子”的年幼无知 。因为芄兰的荚实与觽都是锥形,很相像,故诗人触景生情,产生联想 。这位女诗人与诗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 。可是,自从“童子”佩带觽、套上韘以来,对自己的态度却冷淡了 。觽本是解结的用具,男子佩觽并没有严格年龄限制,与行冠礼不同 。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 。”《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 。当时,贵族男子佩觽佩韘标志着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 。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觉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汉了,一下子稳重老成了许多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可是这一变化,在那多情的女诗人眼里,不过是装模作样假正经罢了,实际他还是以前那个“顽童” 。最使她恼怒的是,本来他们在一起无拘无束,亲昵得很,而现在他却对自己疏远了,冷落了 。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举止乃至垂下的腰带,无一不惹她生气,看了极不顺眼,甚而觉得这一切都是故意做给她看的 。尽管他“容兮遂兮”,处处显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样,而她偏要口口声声唤他“童子” 。“童子”的称呼,正包含着她似娇还嗔的情态,从这一嘲讽揶揄中不难察觉她“怨”中寓“爱”的绵绵情意 。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 。这是诗经中惯用的复沓的手法,用以强调本意,诉说“童子”的不解风情 。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