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益阳茶厂的“花”痴 , 首推刘杏益 , 对于这个戏谑的称号 , 他也笑笑点头同意 。 多年来 , 刘杏益通过深入研发与探索 , 解决了茯砖茶只能在伏天生产、没有茶梗不能发花等技术难点 , 确保益阳茯砖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生产 。
他给我们讲起了一个小故事 。
1989年 , 由于特殊的高温天气 , 车间生产的茯砖出现异常 , 这可急坏了刘杏益 。 他在车间和烘房来回奔波 , 在办公室睡了一个星期 , 日夜不休研究问题 , 不断分析、调整数据 ,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解决技术难题、改进措施 , 终于在第八天使显微镜下的数据出现了变化 , “金花”全部达标 , 生产出现了转机 。 从此以后 , 每年的高温季节 , 刘杏益都坚守在生产一线 , 眼睛紧盯着“金花” , 加强监管 , 保障生产质量 , 打破了益阳茯茶高温季节不能生产的历史 。
还有一个故事 , 是他的徒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茯砖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黄燕讲的 。 2009年 , 益阳茶厂搬到龙岭工业园的新厂 , 由于搬离了原来的老厂房——金花酵库 , 有益微生物群体得不到充分繁殖 , 很多批茶的发花都不理想 。 刘杏益带领团队攻关 。 “我最记得师傅说了一句话 , 一个好汉三个帮 , 希望所有的人都来帮忙 。 ”黄燕回忆 。 新厂房全部是水泥板 , 刘杏益带着团队集思广益、听取老工人的意见 , 采用原木素材 , 不断改进技术参数 , 用了三个月时间 , 建立起了新厂的“金花”酵库 。 他这个“花”痴的名号也叫了开来 。
在以刘杏益为代表的“技术尖兵”的努力下 , 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与质量管理 , 益阳茶厂建立了行业内最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湘益品质精髓之库——“金花”酵库 , 湘益茯茶独特的“金花”(冠突散囊菌)在此形成 。 其内所形成的有益微生物群体、“金花”繁衍指数、工艺指标均达到了茯茶尖端品质内涵所需要的稳定性 , 奠定了湘益茯茶产品最纯正、最不可复制的品质基础 , 造就中国茯茶最经典的本质特征“湘益味” 。
科学传承建立专业数据档案
在对传统技艺进行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 , 刘杏益对生产和技术要求进行了文字化、数据化的整理 , 从黑毛茶初制加工、原料拼配、毛茶筛选 , 到茯砖茶手工筑制、不同原料等级与含梗量的发花、干燥、产品检验等 , 均严格把控 , 全面完善了工艺技术体系 。 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原料等级、以及不同地域等情况 , 调整手筑茯砖茶生产技术参数和工艺技巧 , 解决了茯砖茶在筑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 , 这对传承传统技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徒弟们可以看着数据进行比对 , 查找问题 。
为了更好地传承茯砖茶制作技艺 , 刘杏益以收集相关茯砖茶历史文化资料、收徒、办学等方式 , 开展传承工作 , 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 。 黄燕是被刘杏益看好的徒弟之一 。 “师傅不拘一格降人才 。 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车间工人 , 没有学历 , 但因为勤快好学 , 被师傅培养成了专业技术人才 。 ”说起刘杏益对人才的选拔培养 , 黄燕颇有感触 。
最近几年 , 刘杏益还制定了手筑茯砖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 主持并参与茯砖茶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 不断为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益阳手筑茯砖茶制作技艺献智出力 。
千锤百炼终成制茶大师
在资料室 , 采访人员翻看了很多技术材料 , 一摞一摞 , 都是刘杏益当年的工作日志 , 写得详尽又细致 。 特别是在陈列室 , 有一瓶黑茶饮料 , 是他2001年带头研发的 , 现在已经历经18年 , 依然明亮清澈 , 没有变质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要了解分娩原理及有关科学知识?
- 为什么说钓鱼技法的基础是科学知识?
- 宠物狗眼睛红肿是为什么?
- 约克夏犬浑身发抖是为什么?有哪些原因导致?
- 铁兰花为什么变绿了
- 为什么说“狗改不了吃屎“?狗真的很喜欢吃屎吗?
-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分怎么加
- 百泉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 柯基臭吗
- 发霉的茶叶和烟焦茶为什么不宣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