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原文 善始者众善终者寡原文列述( 二 )


7、臣不佞,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 。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
8、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 。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主之心,故假节于魏,以身得察于燕 。先王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 。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故受令而不辞 。
9、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 。”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 。练于兵甲,习于战攻 。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 。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 。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 。”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 。顾反命,起兵击齐 。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 。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 。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 。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室,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已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 。先王以为慊于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国诸侯 。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命承教,可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 。
10、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彊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脩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
11、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
12、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 。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 。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
13、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 。
14、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 。乐毅卒于赵 。
15、乐间居燕三十余年,燕王喜用其相栗腹之计,欲攻赵,而问昌国君乐间 。乐间曰:“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燕王不听,遂伐赵 。赵使廉颇击之,大破栗腹之军于鄗,禽栗腹、乐乘 。乐乘者,乐间之宗也 。于是乐间奔赵,赵遂围燕 。燕重割地以与赵和,赵乃解而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