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 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情洁”、“清廉”、“清静”、“清寂” 。 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 , 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 。 “敬”是万物之本 , 敬乃尊重他人 , 对己谨慎 。 “怡”是欢乐怡悦 。 “真”是真理之真 , 真知之真 。 饮茶的真谛 , 在于启发智慧与良知 , 诗人生活的淡泊明志、俭德行事 。 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
2.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 。 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 , 美真康乐 , 和诚处世 , 敬爱为人 。 ”
3.“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 因为 , “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 事茶道的灵魂 。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 “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 。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阳两要素构成 , 阴阳协调 , 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 。 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 。 指出 , 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 。 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 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 。 在儒家眼里和是中 , 和是度 , 和是宜 , 和是当 , 和是一切恰到好处 , 无过亦无不及 。 儒家对和的诠释 , 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在泡茶时 ,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 , 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 在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 , 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 。 在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 , 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 , 宁静致远隐沉毅”的俭德之行 。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 , 追寻自我之道 。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 , 锻炼人格 , 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
老子说:“至虚极 , 守静笃 , 万物并作 , 吾以观其复 。 夫物芸芸 , 各复归其根 。 归根曰静 , 静曰复命 。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 , 平中准 , 大匠取法焉 。 水静伏明 , 而况精神 。 圣人之心 , 静 , 天地之鉴也 , 万物之镜 。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 , 洞察自然 , 反观自我 , 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 。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 , ……冲淡闲洁 , 韵高致静 。 ”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推荐阅读
- 扩散!这些安全常识你必须知道
- 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 品茗文化及其美育功能
- 茶道综述
- 《茶经》中的茶德
- 茶德茶道谈
- 榆林市榆阳区上郡路街道食药所开展3.15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 喝浓茶的利与弊?
- 喝什么茶对健康更有利?
- 绿茶可预防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