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壶发展史:日本银壶好在哪?为什么“好壶难求”

纯洁的白银 , 须经数十工序 , 涉数百工具 , 历数万次精敲细击 , 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 , 千锤百炼 , 精雕细琢 , 始成银器 。 喝茶是门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的艺术 , 拿着如此用心打造出来的银壶泡茶 , 口感柔和温纯 , 涩减韵长 。
铁质、银质、金质的“汤沸”在日本为煮水所用 。 铁壶是常见的日用之物 。 铁壶传入日本后 , 在江户时代(1603-1867)被广泛地使用;到了明治时代(1868-1912)已成为百姓的必备之物 。
银壶乃贵金属所制 , 且为手工锻打制造 , 所耗工时较长 , 往往要月余 , 如此费工费料之奢侈器物 , 必是贵族阶层才能使用 。 日本的贵族认为:如此之器 , 非金银之质不可塑之 , 非精工良匠不能为之也 。
直至幕府衰落 , 明治维新 , 金、银等贵重茶具开始供富裕商人使用 , 后来才在民间流传 , 继而传播开来 , 成为茶人行茶道茶艺时的必备之物 。
专家表示 , 日本银壶属于“东京银器” , 为了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手工艺 , 日本政府于昭和五十四年(1979年)指定其为传统工艺品 。 现在大约有40位传统工艺师傅在传承手工制银的技术 。



日本银壶是由工匠手工打造壶身 , 用银蜡粘合各部件 , 用铁锤敲打出纹饰 , 使用纯银材质 。 日本手工银壶至今还沿袭着较为原始的加工方法和技艺 , 工序十分复杂 。
除了较为常用的工艺 , 加工过程中还保留了古老的铜走银、银走金、炸珠、錾金、鎏金、掐丝、镂空、拉丝等传统工艺 。 这些用手工雕錾琢磨出的银壶 , 也折射出了一个手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



作为自然之道、茶道与茶人之间的津梁与媒介 , 银壶匠人必须体察银壶的材料、外形、功能 , 茶人的使用感受与审美意趣等 , 这就考验着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制作技术 。
但唯有如此 , 人与物才能真正和谐共处 , 银壶的价值才能长久地体现 。
日本银壶的工艺之美中蕴涵了日本工匠之魂 , 即是谨慎、固执、极致——追求技艺的不断突破以及美的极致 , 也展示了时代的风貌 。 日本银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既是传统工艺的传承 , 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 从贵族重器到百姓的日用之物 , 其功能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的逐渐结合 , 使得方寸之间包含万千气象 。



日本银壶沿用至今 , 充分体现了其卓绝的功能性 。 历代手工艺人的不息传承和孜孜以求 , 尊奉茶道精神的茶人的倾爱与使用养护 , 让银壶没有被替代也无法被替代 , 这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和延续 。
以金、银壶为代表的日本茶道具 , 虽然在国内尚不属于热门收藏领域 , 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 , 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 。
尤其是随着茶文化爱好者的增多及日本金、银壶产量减少 , 精品保有量锐减 , 逐渐出现了“好壶难求”的情况 。



银器看似十分奢侈 , 非普通人所能及 , 但仔细考虑便会发现 , 银可以永久保存与使用 , 相比起其他材质的水壶具有更高的实用性 。
银壶坚实持久 , 导热性好 , 煮水易沸、且不易冷却 , 本身洁净无味 , 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 , 不会让水染出异味 。



用银壶煮出的水为软水 , 口感较圆润、甘甜 , 可有效提升茶品口感 。
此外 , 银还能消毒 。 总之 , 日本茶道具中的银壶集使用功能、审美性、收藏性为一体 , 堪称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 。

【日本银壶发展史:日本银壶好在哪?为什么“好壶难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