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以修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 , 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 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 。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 , 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 , 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 , 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 , 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 。 道 , 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 , 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 。 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 , 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 。 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 , 即使道士、佛徙 , 也往往是旁通儒佛、懦道 。 流传最广 , 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一派 , 便吸收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 , 而宋元明清佛教的一大特点便是融通懦道 , 调合三教;宋明新懦学兼收道、佛思想 , 有所谓“朱子道 , 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 , 竭力提倡“三教合一” , 其诗云:“懦门释户道相通 , 三教从来一祖风” , “释道从来是一家 , 两般形貌理无差” 。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懦家之道 。 可为道家、道教之家 , 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 , 因人而异 。 一般来说 , 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 。 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 。 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 , 是茶道的终极追求 ,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 , 天地与我并生 , 万物与我为一 , 极高明而道中庸 , 无为而无不为 。
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 , 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 , 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 。 依茶艺而言 , 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
茶艺是苛道的基础 , 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 , 茶艺完善之后 。 唐代以前虽有饮茶 , 但不普遍 。 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见杜育《赋》 , 还远未完善 。 晋、宋以迄盛唐 , 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
中唐以后 , 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 , 形成“比屋之饮” , “始自中地 , 流于塞外” 。 唐朝肃宗、代宗时期 , 陆羽着《茶经》 , 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 。 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 , 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 , 蔡襄着《茶录》 , 徽宗赵佶着《大观茶论》 , 从而形成了“点茶道” , 明朝中期 , 张源着《茶录》 , 许次纾着《茶疏》 , 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 。
【茶道发展史纲】中国古代没有茶道专着 , 有关茶道的内容散见于各种茶书及茶诗文绘画中 。 下面是从古代茶书及茶诗文的东鳞西爪中 , 笔者所披寻出的中国茶道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
茶叶的种类 茶的历史 茶马古道 茶叶的功效与作用 茶道文化 中国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知识 茶文化知识
推荐阅读
- 禅宗与茶道的渊源
-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 茶文化中国茶的发展
- 中国茶树的传播与发展
- 饮茶的发展阶段
- 茶道之源 九里沟
- 狗狗的社会发展居然也是有阶级?
- 茶叶常见储存方法
- 紫砂壶在清朝的发展历程
- 现代紫砂壶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