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参原文、作者( 二 )


这首诗较长,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
第一段,从开头“出门复入门”,到“难为一相就”,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 。
第二段,从“吁嗟乎苍生”,到“小人困驰骤”,由大雨而联想到这场雨给苍生百姓带来灾害 。看起来,这一段似与岑参或杜岑友谊没有直接联系,像是节外生枝 。但细想还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这倒不仅仅在于都是说大雨,而是他们都是诗人,民间的疾苦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所以下一段内容,又回到作为诗人的岑参上来 。
第三段,从“维南有崇山”到全诗的收尾,归结到岑参的诗歌创作活动 。从诗歌本身来说,这里既写出了杜甫与岑参这两大诗人之间的友谊,也表现出杜甫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然而,过去有的诗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内容还不止于此,而是诗中喻指当时的朝政 。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 。”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当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但无论有无寄托,杜甫对苍生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则是没有疑问的 。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