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栏梨花 宋代:苏轼,所属类型:感伤,人生,时光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
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
注释
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 。
柳絮:柳树的种子 。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
雪:这里喻指梨花 。
清明:清澈明朗 。
赏析 【东栏梨花原文、作者】《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 。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 。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 。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 。“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 。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0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 。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 。
创作背景 此诗是四十一岁的诗人于公元1077年(北宋熙宁十年)所作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冬天,苏轼离开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 。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 。这是其中的一首 。
推荐阅读
- 送张道士其二原文、作者
- 齐凤皇衔书伎辞原文、作者
- 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原文、作者
- 上卢运使生辰二四首其三原文、作者
- 次西涯春兴韵原文、作者
- 寄明月山僧原文、作者
- 古诗山行的意思全解 古诗山行的翻译及原文
- 赵桥原文、作者
- 哭黄宜人其一原文、作者
- 登长沙定王台和南轩张先生韵 满江红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