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花 / 怅诗 唐代:杜牧 , 所属类型:春天 , 写景 , 抒情
自是寻春去校迟 , 不须惆怅怨芳时 。
狂风落尽深红色 , 绿叶成阴子满枝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遗憾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 , 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得太早 。
狂风已吹尽了鲜红的花朵 , 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 。
注释
自是:都怪自己 。
校:即“较” , 比较 。
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 , 人事的变迁 。
深红色:借指鲜花 。
子满枝:双关语 。即使是说花落结子 , 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
赏析 关于此诗 , 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 , 识一民间女子 , 年十余岁 。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 后十四年 , 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 , 女子已嫁人三年 , 生二子 。杜牧感叹其事 , 故作此诗 。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 , 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 , 是大致可以肯定的 。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 。诗人借寻春迟到 , 芳华已逝 , 花开花落、子满枝头 , 喻少女青春已过 , 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 , 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此诗通篇采用“比”的手法 , 形象生动 , 含蓄自然 , 耐人寻味 。
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 , 指花 。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 , 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 , 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 。第二句写自解 , 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 , 也不必怨嗟 。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 , 却偏说“不须惆怅” , 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 , 却偏要自宽自慰 , 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 , 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 , 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 , 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 , 红芳褪尽 , 绿叶成阴 , 结子满枝 , 果实累累 , 春天已经过去了 。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 , 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 。通篇叙事赋物 , 即以比情抒怀 , 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 , 绿树成阴子满枝 , 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 , 结婚生子 。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 , 而是若即若离 , 婉曲含蓄的 , 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 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 , 也是出色的 。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 , 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 , 语意深曲蕴藉 , 耐人寻味 。
创作背景 据《唐阙史》、《唐摭言》记载:唐文宗大和年间 , 杜牧曾与友人到湖州游玩 。游览之余 , 他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 , 姿容俏丽、颜色非常 , 于是与她的母亲约定 , 待到十年后 , 前来娶她 。后来 , 杜牧虽然辗转他地 , 但时常念及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 想着她现在应该出落得如花似玉了 。时机也很凑巧 ,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秋 , 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刺使 , 等来到这个女子的家中 , 想着就要见到往日朝思暮想的女子 , 他心中愈发激动 。可是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出门迎接他的不是亭亭玉立的姑娘 , 而是一个老妇人 。她告知杜牧女儿已经嫁人了 。杜牧埋怨老妇人不守约定 , 可老妇人说 , 此时已历时十四载 , 超出了约定的时间 。并告诉他说:女儿已为民妇 , 嫁人三年 , 已生二子 。杜牧屈指一算 , 自己离开湖州恰恰十四年 , 于是他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怅惘之情 。结合“杜郎俊赏”、“才子风流”的事实 , 此事可能属实 。
推荐阅读
- 送邹东郭掌南院原文、作者
- 醉后偶书原文、作者
- 卖残牡丹原文、作者
- 晚坐窗下偶题原文、作者
-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 多言何益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欣赏
-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原文、作者
- 答段柯古见嘲原文、作者
- 为叶希荣题竹原文、作者
- 三妇艳诗原文、作者
- 上巳王邑侯招集水帘亭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