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二郎庙记 》的出处、作者?


臭名昭著的《二郎庙记 》的出处、作者?

文章插图
《二郎庙记》出自淮阳县令韩好古的手笔 。韩好古是淮阳县置县建制以来第二百五十位县长 。这是时任《淮阳县志》主修麻秀才按照县志记载推算出来的 。韩好古出任淮阳县令并非科举出身 。据了解内情的人说,韩好古这个顶带是靠花钱捐来的 。幼年时期的韩好古在老家曾跟着一个私塾先生上过几天蒙学 。十三岁时,父亲便带着他到扬州做起了生意 。二十岁那年,江南一带瘟疫四起,韩好古的父亲不幸染上了瘟疫,不久便客死在了他乡 。韩好古把父亲的尸骨暂厝在一座破庙里,便独自在扬州做起了贩盐买卖 。自从他结识了扬州盐政衙门的官员后,靠贩卖私盐,生意越做越大,逐渐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巨贾 。时下,大清国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割地赔款,国库已经枯竭,为了弥补国库上的亏空,朝庭便采取捐顶带和捐功名的办法(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卖官职和卖文凭),以弥补财政上的不足 。手中有了钱的韩好古就有些想入非非,便凭借多年贩卖私盐积累的财富和长期与官府打交道结下的关系,上下打点,花五万两银子捐了一个七品顶带花翎 。春风得意的韩好古刚一走马上任,淮阳就兴起了修庙建祠之风 。于是,就有地方乡绅名流联名向韩好古请愿,要求重修淮阳县的名胜古迹二郎庙 。二郎庙坐落在淮阳县衙东南两华里处的凤凰台上 。据《淮阳县志》记载,二郎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是由淮阳县乡绅胡云霄、胡汉霄兄弟二人共同出资修建的,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其间虽经多次修缮,到光绪三年早已是破败不堪 。虽然如此,庙里的香火仍十分旺盛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二郎庙会,方圆百里之内的香客就会云集于此,祈求二郎神的保佑 。韩好古接到乡绅联名的请愿书后,发现这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同时又是一项政绩工程,于是立即朱批,从府库中拨付三分之一经费,其余经费由县民和乡绅自愿捐资 。翌年三月三二郎庙会前,所有修缮工程如期竣工 。远远看去,修葺一新的二郎庙,曲径回廊,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观者无不肃然起敬 。韩好古亲自前来为二郎庙举行开光大典 。开光大典仪式隆重而热烈,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汝宁府南海禅寺等著名寺庙的方丈、住持也都应邀前来参加 。数百名僧众团坐于大雄宝殿蒲团上,一齐诵读金刚经、大乘经、楞严经,庙内庙外一时笙号齐鸣,声震寰宇 。开光大典结束后,二郎庙方丈慧明法师设斋宴招待韩好古和各寺方丈、住持及当地名流 。三巡素酒过后,慧明法师起身拱手打躬道:“承蒙县台大人,各寺方丈、住持,各位施主光临,昔者滕王阁有王勃的《滕王阁序》、岳阳楼有范公仲淹的《岳阳楼记》 。想我二郎庙自明洪武年间由胡公捐建以来,传至我大清朝已历时五百余载,如今恰逢盛世,皇恩浩荡,五谷丰登,万民乐业,重修二郎庙当有庙记刻石以记之 。老衲和二郎庙全体僧众恳请县台大人不吝赐墨,以撰庙记,望勿推辞 。”韩好古深知自己一顿能吃几个馍,一听慧明法师让他撰写庙记,立即惊出了一身冷汗,忙起身推辞道:“岂敢,岂敢!本县才疏学浅,恐冒犯了二郎神吃罪不起,还是请德高望重之贤能代撰为好 。”韩好古说的本是肺腑之言,众人以为他是在谦虚,便齐声附和道:“县台大人是淮阳百姓的父母,这撰写庙记之事非县台大人莫属 。”韩好古看实在推辞不掉,便只好硬起头皮搜肠刮肚、挖空心思提笔写道: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 。庙前有一棵大树,人皆以为树在庙前,我独以为庙在树后 。庙内设钟鼓二楼,晨钟而暮鼓,钟声嗡嗡,鼓声咚咚,十里之内皆能闻焉……慧明法师请人把《二郎庙记》刻成碑文立在了二郎庙的山门外,至今犹存 。这篇庙记以其言之无物、空话连篇被后世文人传为笑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