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怎么死的?


苏麻喇姑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二十七日,苏麻喇姑终于病倒在床,腹内攻痛便血,不思饮食 。两天后,病情更加严重,这时康熙皇帝正在塞外巡视 。苏麻喇姑见自己的病越来越重,皇帝又不在皇宫,心中也没了底 。于是,她把康熙帝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和皇十二子胤祹等召到床前,对他们说:“老奴才我蒙皇上厚恩,惟在佛前效力,日祝皇上万万岁 。今我便血,腹内攻痛难忍,尔等若发邸报急奏,则皇上必赐治病良方,尔等代奏我此言 。”皇子们见祖母病得如此严重,建议马上召御医诊治,但苏麻喇姑不肯,她只相信皇上,认为只有皇上才能治好她的病 。皇子们背着苏麻喇姑,把御医找来,向他们介绍了苏麻喇姑的病情,征询他们的看法 。御医说这是老年人脾虚,内火盛之症,如不紧治,很危险 。皇子们一面抓紧向皇父奏报苏麻喇姑病情,一面令内务府总管开始准备后事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结束了她那丰富多彩的一生,终年90多岁 。对于苏麻喇姑的逝世,皇宫里的人都很悲痛 。出殡那一天,除留皇五子胤祺、皇十子胤[礻我]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胤禵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 。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子们都各自回府了,唯独皇十二子胤祹却提出要求说:“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按照惯例,为像苏麻喇姑这样仆人身份的人办丧事,没有皇子供饭、三七诵经的先例 。胤祉未敢擅自答应胤祹的要求,所以在九月初九日奏报苏麻喇姑病逝的奏折里,也写进了胤祹的要求,请示皇父 。康熙帝在奏折上批道:“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 。”胤祹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轮流每天派一人给胤祹做伴 。康熙帝曾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 。目的是想回宫后再亲眼看一看敬爱的额娘,向她的遗体告别 。但后来他计算十五日才能回宫,于是再次降谕,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遗体再留7天,等到他回宫后再定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帝与苏麻喇姑之间的眷眷深情 。为了回报苏麻喇姑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和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决定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 。这对于奴仆出身的苏麻喇姑,可以说是旷典殊荣 。苏麻喇姑生前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伴60多年,度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死后当然也应该让她俩长依相伴 。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皇帝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于此 。苏麻喇姑的灵柩是于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移入暂安奉殿的,主仆二人相别已经18个年头了,此次冥间重逢,想必一定会感谢康熙帝为她们做出的这一精心周到的安排 。康熙皇帝生前未能解决祖母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所以孝庄和苏麻喇姑的灵柩一直停放在暂安奉殿内 。雍正皇帝即位后,认为自孝庄文皇后停灵暂安奉殿后,大清国运昌盛,圣祖在位长久,子孙繁衍,说明暂安奉殿这个地方是风水宝地,于是决定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 。改建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初三日破土动工,同年十一月全工告竣,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 。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嫔御,风水攸关,名份所限,当然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 。雍正只比皇三子允祉小1岁,苏麻喇姑去世时,雍正已28岁了 。他对苏麻喇姑非常了解,也是非常敬重,曾与其他皇子一道参加苏麻喇姑的丧礼活动 。为了照顾苏麻喇姑与孝庄之间的亲密关系,雍正皇帝决定将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经风水官员相度,将其墓地选定在昭西陵以东南新城的东墙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 。苏麻喇姑园寝于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该园寝内 。这座园寝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北到南有:地宫上建宝顶,前建园寝门3座、亭堂3间、大门3间,环以朱垣 。门外建东西值房、东西厢房 。宝顶位于园寝纵向中轴线上 。笔者曾多次调查苏麻喇姑园寝,走访南新城的老人 。据老人们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京西逃 。当地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国倒了,于是一哄而起,就把这座园寝给拆了 。苏麻喇姑的地宫是在日本投降前被盗的,地宫盗口长期敞开着 。一位曾经进入过地宫的老人回忆,苏麻喇姑的地宫很小,人在里面站不起来,四面墙壁是用砖砌的 。地宫顶都是用大平石板棚起来的 。地面也是平石板,中心部位凸起 。顶部是平的,面上有一个深十几厘米的平底圆形凹槽 。老人们都说苏麻喇姑是火化的,说地宫里只有一口缸,被盗时缸里有水 。东面的那座地宫没听说被盗过 。老人们的话,为我们了解苏麻喇姑及其园寝,为研究清初葬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如今,苏麻喇姑的宝顶依然存在,许多游人慕名前往,去凭吊和怀念这位不平凡的女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