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怎么计算 一公顷等于多少亩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年创新高 。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早已经实现了亩产1000公斤,最新的两季超级水稻,更是可以达到亩产1500公斤 。所以有不少人好奇,那么在古代粮食产量可以达到多少亩产呢?一个家庭要种多少亩地才能养活全家呢?
中国水田和旱地的分布
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还是很困难的 。毕竟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说粮食的品类,水稻和黍、粟、小麦的产量都不一样;土地的肥沃程度、降水和水利条件、平均温度、具体作物品种、肥料、耕种的技术水平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 。古代又没有现代的统计学,如何计算出均产呢?这确实很困难,但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是以农业立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文明,所以有关粮食产量的相关文献还是有不少的,如果能结合史料,加上考古分析、气候判断,基本上可以大致算出古代的粮食亩产数据 。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都有粮食产量的相关数据,这是可以完全不用质疑的准确数据,亦可作参考,毕竟古人的耕种、育种、肥料、水利等技术条件都无法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相比 。
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为68.6公斤,即137.2市斤 。这是包括南方水稻和北方旱作农业的数据 。1950年南方水稻平均亩产可以达到282斤,这意味着北方旱地在1950年的水平亩产是低于100斤的 。整个五十年代,也仅有1958年全国亩产超过了200斤,平均每亩达到了209斤 。194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418斤,勉强支撑一家人不会挨饿 。
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农作物的区域之一,水稻和黍、粟的种植历史至少有10000年的历史 。其中北方种植黍和粟,南方种植水稻 。
黍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播种,因为它不仅抗旱能力强,而且抗寒能力也不弱 。黍也有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亩产量极低,平均亩产只有粟和小麦的一半 。但是利用其生长特性,往往可以和其他农作物进行复种,特别是在遭到严重水灾旱灾造成农作物绝收之时,可随时撒下黍种,往往可以成为救命粮 。
中国年降水量
从史前考古遗址的植物种子分析,北方的先民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从10000年前开始,直到1000年前的唐朝时期,它长久以来是北方旱作粮食的主力,他的产量相对黍来说要高出不少,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高,长期亩产并没有超过100斤 。
同样在10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先民开始种植小麦 。大概在5000年前左右,小麦开始传入中原 。然而小麦作为地中海气候生成的农作物在传入中国之初并不适合东亚的农业环境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且干旱少雨,冬季相对同纬度温和,但是潮湿多雨 。这意味着小麦在成长过程中的雨水需求和东亚完全相反,但是小麦的产量高于黍和粟,生长周期较短,所以只要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地方依然会有种植,且种植面积在缓慢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