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素数的5种方法 素数和质数的区别

【判断素数的5种方法 素数和质数的区别】
素数是所有数字的基础 , 就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元素一样 , 化学元素是组成所有化学物质的基础 , 素数包含了数的所有奥秘 , 所以数学研究者对素数有着特殊的喜爱 。素数 素数也叫质数 , 指大于1的自然数中 , 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 比如2、3、5、7、11、13…… 。最初研究素数的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年—前275年) , 他在《几何原本》中用反证法 , 对“素数有无穷多个”给出了一个经典的证明方法 。证明思路: 假设存在最大的素数P , 那么将已知所有的素数相乘再加1 , 得到M: M=2×3×5×7×11×……×P 1 , 显然M不可能被已知的任何一个素数整除 , 所以M有可能是素数 , 或者存在比P更大但是比M小的素数因子;无论哪种情况 , 都说明存在比P更大的素数 , 与假设矛盾 , 所以素数是无限的 。素数是构成整数的基础 , 所有整数都可以用素数来表示 , 如下:所以素数包含了所有整数的奥秘 , 整数分解就是破解整数奥秘的途径之一 , 因为整数分解后只剩下素数因子 。素数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 , 数的分解是许多网络加密的基础 , 我们要把两个已知数相乘很容易 , 但是要把一个大数分解却很难 , 利用整数的这一非对称特性 , 密码学家巧妙地设计了加密和解密的数学原理 , 比如RSA非对称加密算法 , 就是基于大数分解 。换句话说 , 一旦出现一种算法能很快地分解一个大数 , 那么RSA加密方法将失效 , 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这样的高效算法 。素数的未解之谜 数学家围绕素数发现了许多规律 , 其中很多还是猜想 , 有些历经几百年也没有人能够证明 , 这些猜想都是数学上的圣杯 , 谁要是能证明其一 , 必定名留青史 。(1)哥德巴赫猜想 猜想内容: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 , 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 简称“1 1=2” 。哥德巴赫于1742年提出 , 如今已经270多年 , 最好的成果是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1 2” , 也就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 , 都可以写成一个素数与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2)孪生素数猜想 相差2的素数对叫做孪生素数 , 比如5和7 , 11和13 , 该猜想说的是孪生素数有无穷多对 。目前最好的成果 , 是美籍华人数学家张益唐 , 在2013年提出一种方法 , 证明存在无穷多个差小于某个数M的素数对 , 当时张益唐证明了M=7000万的情况 , 一旦完成M=2就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 , 目前M已经被缩小到了200多 。(3)ABC猜想 该猜想描述了三个互素整数a、b、c(满足a b=c)的素因子之间的关系 , 是数论中一个非常美妙的猜想 , 也是一个非常强的数学猜想 , 一旦ABC猜想被证明 , 那么证明费马大定理只需要短短五句话 。ABC猜想最新的消息 , 是2012年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宣称完成了证明 , 他的证明过程足足有500多页 , 其中有很多他自定义的符号和算法 , 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对他的证明给出合理评判 。(4)黎曼猜想 素数拥有无穷多个 , 但是素数的分布极为不规律 , 由于素数在整数中的特殊性 , 数学家对素数始终有着特殊的爱好 , 也有很多优秀的数学家竭尽一生去研究素数分布规律 。对素数分布规律的第一个突破性进展 , 是大数学家高斯在1792年(15岁)发现了素数定理 , 素数定理说的是素数分布与积分函数渐近 , 但是高斯也无法证明素数定理 , 使得素数定理成为19世纪最著名的数学难题 , 直到1896年 , 素数定理才被其他人证明 。素数定理是素数分布的渐近公式 , 但是随着数字的增大 , 素数定理和素数分布的绝对误差将会趋向于无穷 , 所以素数定理的实用性并不大 。直到1859年 , 高斯的学生黎曼在一篇论文中 , 扩展了100多年前欧拉发现的一个公式 , 然后推导出一个素数分布的准确公式π(x) , 该公式是否成立 , 取决于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黎曼猜想 。从黎曼猜想中我们可以看出 , 素数的分布取决于黎曼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分布 , 由于黎曼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 , 对每个素数都有贡献 , 使得黎曼猜想的证明变得相当艰难 。在2018年9月 , 89岁高龄的英国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 , 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 可惜他的证明并不成立 , 他本人也于2019年1月11日去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