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论治“浊瘀痹”经验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二 )


由于痛风急性发病时痛苦异常,长期疾病进展导致关节畸形,持续肾功能损害,以及脑等血管损伤,急需能贯彻始终、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痛风治疗方案的出现 。近年来,中医在世界医学舞台上逐渐被肯定,在医疗各个领域内大放异彩 。中医学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疗效逐渐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而对于痛风的辨证论治,中医人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努力追寻着更有效的治疗法则 。
明确病机 创立治法
西医痛风病又称为“帝王病、富贵病” 。朱良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此类病人有其特征性,即多为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肥甘厚味;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等 。朱良春认为中医虽有“痛风” 一名,但其言为广义的风湿疾病,非西医所言之痛风,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不应一概而论 。
且本病病因虽受寒受湿为其诱因,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 。其病因病机应为其人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 。因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闭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 。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关节炎”而致肾衰竭 。
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非风邪作祟 。为区分中医西医对疾病认识的差异,明确本病病因病机,是以根据自己数十年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朱良春于1989年提出“浊瘀内阻”致病,创立了痛风“泄浊化瘀,调益脾肾”的治疗大法 。
同时,朱良春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总结,发现浊瘀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各期的临床特点,将本病分为急性期、间歇期及缓解期 。急性期毒热浊瘀证候突出,炎性反应明显;间歇期虽处于无主诉或仅有轻微关节症状的缓解状态,但仍存在素体脾肾不足,兼有浊瘀未清,两者相互为病,而致正虚邪恋之征象;慢性期痰浊瘀阻与脾肾失调胶结,以虚实夹杂为多见 。这是浊瘀痹三期不同阶段所反映“邪盛”“正虚”消长演变出现的症候变化,浊毒瘀滞、脾肾失调始终是痛风致病的主线,因此,“泄浊化瘀,调益脾肾”大法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完整的、创新性、实用性、标本兼顾的治疗法则 。
朱良春对本病的研究发展了本病“症似风而本非风”“乃浊毒瘀滞使然”的病因病机理论,倡导从“浊瘀内阻”角度认识痛风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规律,补充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有关痹证阐述之不足,补充了痰、浊、瘀,内邪内因及其互为因果致病的特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