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赏析 如何鉴赏十八岁出门远行


1、主题思想
在余华的这部作品中,展示了青年成长阶段在迈向成人世界时的种种遭遇:理想与现实、抗争与无奈、残酷与温暖、失去与收获等 。可以发现,作品中还透露出两个更深层次问题:一是青年所接受的成长教育的悖论,二是在青年成长过程中正面引路人的缺失 。
首先看成长教育中的悖论 。十八岁生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一个红色的书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书包里装着的,是我迈入社会前所做的一切准备 。“我”是在得到父辈的允许或者是在父辈的要求下,踏入陌生的现实社会 。因此,“我”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遵从于父辈的青年 。由于我从未曾真正走入社会,所以我所准备的只局限于“我”的间接体验 。在现代社会,这些体验更多的是来自于教育,来自于家庭中的父辈与兄长的,来自于学校专业教师的,也包括“我”的小生活圈子 。这是“我”红色书包中差不多所容纳的全部内容 。然而,在社会及个人前途不可知的情况下,机械般的形式教育和片面性的思想教育,是导致“我”过渡到成年阶段必须付出巨大痛苦的原因之一 。
“我”对整个世界抱持友善的态度,一路上对着群山就像对着自己的朋友 。我遇到卡车司机,满以为“我”付出后必然有回报 。司机跟我侃侃而谈,搭着“我”的肩膀,诉说自己的情感经历,“我”便把他看做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 。看到有人哄抢苹果,出于正义感和对朋友的忠诚,“我”必须去阻止这些有悖道德的行为,在“我”所接受的教育里,盗窃行为是不能容忍的,眼见他人遇到困难而坐视不理,也是不可以的 。于是,“我”挺身而出,用正义的行为去阻止他们,使世界恢复到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状态中去 。然而“我”失败了,这暗示着“我”所接受的教育的失败 。而那个司机朋友竟然也背叛了“我” 。他看见“我”被打,表情竟然越来越高兴,最后还抢走了“我”的背包,与那伙盗贼同上了一辆拖拉机,消失在了公路上 。在这里红色背包被司机抢走,实际上暗示了父亲交付给“我”的经验在“我”的现实里成为不可能 。“我”需要重新发现和认识 。司机代表了一种当下的社会现实,不可理喻,也不可信任 。睁这是“我”所接受的教育里所不会提到的,无论是从书本上、家庭中、学校里都不会向“我”解释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我”又该如何去饿“我”所被灌输的思想是规约“我”如何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于是,“我”拥有了教育所要实现的理想化人格,而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如何能在重重矛盾中避免伤害,获得发展,却不是教育关键所在 。因此,在“我”的眼里,成人世界只有美好 。“我”所接受的教育来自于“我”的父辈及其所属的成人世界 。来自于成人的教育,却在成人的世界里被推翻 。这一成长教育中的悖论令人深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