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保障产品不仅是开门红不红,保险销售的颓势还在进一步延续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5大上市险企的财务数据显示,其2021年前4个月的寿险业务,分别实现保费收入3530亿元、2012.42亿元、1073.25亿元、736.55亿元、539.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9%、-4.21%、4.45%、7.4%、-6.9% 。
若扣除2020年疫情的影响,数据下滑更为明显 。
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葛玉翔测算,以中国平安为例,公司4月单月个人新单业务同比大幅下降23.3%(3月份同比增速为-17.1%),4月个人新单仅为71.9亿元 。新单业务能反映险企新一年的业务质量 。他预计,上市险企4月单月新单负增长逾30%,无法在短期内改善 。
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对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说,除了保险需求被提前透支外,另一个原因是存量业务的消失 。存量业务主要指以万能险、分红险为主的短期投资型保险 。
以往,上市公司的开门红产品基本都是“年金险 万能险”这样的复合型产品,年金险相当于强制储蓄,万能险提供投资收益,二者结合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快速冲规模,完成业绩 。
2017年起,监管提出“保险姓保,回归保障”,对于理财型产品的审批越发严格 。
“你能明显感觉到监管在这方面收紧(审批),以往一些可以在短期内形成效益的或是缺乏保障功能的暴利产品,都不允许了 。”深圳市保险学会学术委员、金融创新研究院理事万鹏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取而代之都是保障性或者普惠性产品 。
结果是,除了传统的年金产品,以保障为卖点的重疾险成为行业“香饽饽” 。中金公司报告显示,2016—2020年,重疾险保费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
走入拐角保险业历史上曾有过数次明显的负增长 。
2004年一季度,寿险保费负增长0.8% 。起因是1999年后,行业大力发展投连险,这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但并没有对风险做足够提示,结果被曝光后,引发大规模退保,继而导致次年行业增长走负 。
2011年一季度,负增长达到了2% 。这一次主要源于过低的投资收益 。
早期的开门红均以投资型产品为主,2010年前后,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保险公司普遍收益不超过3.5%,甚至低于同期银行的定存利率 。以投资为卖点的保险产品势必遇冷 。
2011年后,伴随利率回升,保险重新被客户接纳 。
2018年一季度,全行业原保费收入下降11.15%,寿险公司的下降数字更是达到16.82%,成为中国保险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下滑 。
这发生在2017年监管确立“保险姓保,回归保障”的基调后 。同年5月,原保监会出台“134号文”,对包括年金、万能险、重大疾病保险在内的多个险种进行了细致的要求与规范,取缔了拥有短期返还功能的万能险等理财险种 。
推荐阅读
- 手机如何恢复出厂设置 一招教你换“新机”
- 减震器响怎么解决
- 萓怎么读 萓的读音
- 雨字笔画顺序 汉字雨字笔画顺序
- 串串火锅是指什么?
- 谈传统紫砂光货“合欢”“容天”壶的创作
- 直接了当的意思 词语直接了当的意思
- 狗一般怀孕多久才生
- 五十不惑是什么意思
- 一叶知秋的成语故事 你知道成语“一叶知秋”的典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