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正当防卫

【毕业论文——论正当防卫】

毕业论文——论正当防卫

文章插图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卫 , 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 , 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 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 ,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 , 保护合法权益 , 处理与正当防卫有关的一切问题时 , 都要把握这一核心内容 。正当防卫的客观特征是 , 在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 , 采取对不法侵害的方法 , 制止不法侵害 , 保护合法权益 。正当防卫的主观特征是 , 在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情况下 , 意图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二、正当防卫具备的条件正当防卫是法律赋公民的权利 。也是公民道义上的义务 。但权利的行使也必须符合一定条件 , 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 。(一)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 , 保护合法权益的行为 , 理所当然以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为前提 。因而 , 现实的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不法侵害即违法侵害,包括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使合法权益处于紧迫的被侵害或者威胁之中,才使防卫行为成为保护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 。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状态,如行为人使用工具要杀人,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实施抢劫行为已经开始,尚未结束,受侵害的本人或他人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不得实行正当防卫 。如果在此状态下实行"防卫"则不是正当防卫,而是防卫不适当 。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即着手"防卫"是事先防卫 。(三)具有防卫意识 。正当防卫也是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 , 具有防包意识的行为斗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 。防卫意识包括防卫认识与防卫意志 。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 , 是指导防卫人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目的 。正当防卫之所以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关键是正当防卫是为使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这就说明实行正当l防卫的行为人具有明确的防卫意图 。如果行为人不是为了合法权益而是非法权益不具备防卫意图而实行“防卫”行为,则不构成正当防卫 。(四)必须是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意图 。防卫行为的的正当性,就在于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因此实行正当防卫,就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 。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主观条件 。所谓防卫意图,是指推动和支配防卫人实行正当防卫的心理态度 。(五)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在具备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也具有防卫意识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 。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决定的 。正当防卫是制止不法侵害人直接实施的,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便不法侵害不再继续实施不法侵害行为,才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三、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否则便是防卫过当 。其中的必要限度应以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所必需为标准 。至于是否必需则应通过全面分析案情来判断 。一方面要分析双方的手段、强度、人员多少与强弱、在现场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形势 。防卫手段通常是由现场的客观环境决定的 。防卫人往往只能在现场获得最顺手的工具,不能要求防卫人在现场选择比较缓和的工具 。问题在于如何使用防卫工具即打击部位与力度 。对此,应根据各种客观情况,判断防卫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应否、能否控制防卫强度 。另一方面,还要权衡防卫行为所保护的合法权益性质与防卫所损害后果,即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与所损害的利益之间,不能悬殊过大,不能为了保护微小权利而造成重伤或者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是超过必要限度的,都是防卫过当,只是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 。首先,轻微超过必要限度的不成立防卫过当 , 只有在能够清楚,容易地认定为超过了必要限度时,才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其次,造成一般损害的不成立防卫过当,只有造成重大损害的,才可以属于防卫过当 。最后,上述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条件不适用于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进行的防卫(无过当防卫) 。四、无过当防卫的情形和条件鉴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为了更好地保的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了无过当防卫 。即对正在进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无过当防卫的条件,除了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人有防卫意识,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防卫外,更重要的条件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 。五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由于刑法没有专条规定防卫过当的罪名和具体适用的法定刑,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对防卫过当案件的定罪也不一致,很有必要研究而予以统一 。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一种犯罪形态 , 并非独立的罪名,只是量刑时应当减少或者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 。因此在处理防卫过当案件时 , 不能定“防卫过当罪” , 也不宜采用防卫过当“致人伤害罪”、“伤害致死罪”和“致人死亡罪”,或者是在上述罪名之后附加以防卫过当 。应当根据防卫过当的行为、后果和防卫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依照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来确定罪名,符合什么罪的构成要件就定什么罪 。关于防卫人在防卫过当情况下的罪过形式问题,存在着四种不同的意见:一是故意说 。认为防卫过当都是故意犯罪,因为防卫人是故意造成损害的;二是过失说 。认为防卫过当都是过失犯罪,因为防卫人都是出于正当防卫的意图,并没有危害社会的故意;三是故意与过失并存说 。认为防卫过当既有故意犯罪,又有过失犯罪,要根据案件的具体分别而定;四是间接故意与过失并存的 。认为防卫过一般是过失犯罪,但也可能有间接故意犯罪,而不可能有直接故意 。我们认为,在防卫过当的场合,防卫人的行为还是属于防卫的范畴,其主观上出于正当防卫的意图,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反击,只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因此,虽然防卫行为是故意实施的,但防卫人并没有危害社会的犯罪故意 。防卫人对自己防卫过当所造成的重大损害结果通常并非故意,而是由于他在向不法侵害人紧张搏斗时的疏忽或者判断失误所致 。因此,一般地说,把防卫过当定为过失犯罪是适当的 。不过,也不能排除在少数情况下,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在防卫中却抱着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态度 。如果这种损害结果真的发生了,就应当按间接故意犯罪处理 。但是,由于直接故意犯罪是具有犯罪目的,而防卫过当的防卫性决定了防卫人只能有在当防卫的目的,因而防卫过当不可能构成直接故意犯罪 。防卫过当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但是,这种犯罪同一般的刑事犯罪有着重大区别,表现在防卫人是在实施正当防卫的特殊情况下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害而构成的犯罪,有可原谅之处 。同时,在防卫过当的场合,并不是说防卫人就不应该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因而也不能让他对所造成的全部损害都负责任,只能追究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损害的刑事责任 。因此,在对防卫过当的犯罪人量刑,要根据案件的事实和情节,充分考虑防卫行为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性质、防卫过当的程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的重大损害的性质和程度、以及造成防卫过当的主客观原因等情况,依法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别是在现行刑法第20条3款中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的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 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规定扩大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含量,划定了对上述暴力犯罪进行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必将起到保护的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 。公民在遇到暴力犯罪时可以充分运用刑法的规定 , 勇敢地积极地实行正当防卫 。司法机关应当运用刑法的立法规定,对与暴力作斗争 , 实行正当防卫的公民,给予法律保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