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军相关人物 水淹七军的主人公是谁( 二 )


其实这个时候换上张辽或者徐晃都可以,理由随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 。
而曹操做好了庞德一头的工作,欣喜于庞德的表现,却没有对这个出现“暗流”“管涌”的组合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 。
是没有察觉于禁心理发生的变化呢?是觉得这点事情不至于临阵换将?还是像关羽用潘濬一样,“今既差定,不必更改”(《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我们不得而知的同时,对这一点感到很大的疑惑,因为凭曹操的水平应该是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处理张辽与李典的关系就是例证——原因大概只有作者罗贯中先生知道了 。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于禁就有想法、有理由、有条件拍住庞德了 。
但是,有条件不等于条件充分 。虽然于禁是主帅,是先锋庞德的上级,但想打压庞德,必须有一个合适而权威的理由,否则没法操作——总不能说人家奋勇杀敌不对吧?在人家眼看要成功的时候撤梯子,也得有个让人家没法反驳的说法吧?
就是说,于禁的心理,主观上已经造就了事情变坏的可能性,但是其客观条件不足又形成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障碍 。
结果,墨菲定律在这里开始发挥作用了,“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
不但曹操,而且连策谋深长的贾诩,都没有发现问题 。当曹操大赞“庞德忠勇如此,孤何忧焉”的时候,贾诩来了一句“庞德恃血气之勇,欲与关某决死战,臣窃虑之” 。
可以肯定贾诩绝对是好心好意说了这么一句话 。曹操也非常赞赏,于是“急令人传旨戒庞德” 。

水淹七军相关人物 水淹七军的主人公是谁

文章插图

问题是,在于禁特殊的心理条件下,贾诩以至曹操本来正确的举动完全变了味道,成了曹操完全没有想到的决策失误 。
当听到“关某智勇双全”这六个字的时候,庞德仅仅表示了对关羽的不服,并没有意识到这对他意味着什么——曹操、贾诩都没有反应到的于禁心理,庞德更不会想到 。
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虽然仅仅说了一句很正常的话“魏王之言,不可不从”,但于禁当时的内心几乎就是一个爆炸式的狂喜!喜大普奔!欣喜若狂!
于禁知道,这句话在曹操仅仅是个“稳定剂”,但对他于禁就是“尚方剑”,对庞德就是“紧箍咒”——这回有绝对充分的条件了,可以把这“西羌一小卒”拍得死死的!
顺便说一句,庞德那句“大王何重视关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曹操的确对关羽的水平有着一种与实际情况不尽相符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就影响了很多人,甚至影响了关羽本人,以至其认为“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