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凸显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效果保证的基础,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首要因素,学生通过教师精选的内容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能够更加具体和直观 。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进行融合的第一步,就是精心挑选音乐教学内容 。
1.依据“立意美、情境美”埋下美育种子
立意美、情境美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广度以及核心素养,才能切实的把握到“度” 。在现有的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都是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歌曲中蕴含的情境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些歌曲就能很好的体现出立意与情境之美,教师应当充分的挖掘其内涵,在教授学生这些歌曲的同时,向学生解释歌词的涵义,并灌输美感,让学生沉浸在“歌词所营造出的美好寓意”之中,帮助学生完成由内而外的美感升华,切实的埋下“美”的种子 。
2.依据“音韵美、曲调美”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进行不断的训练才能做到,在音乐教学中,则是学生自由演唱、自由练习来把握歌曲节奏,了解歌曲旋律,通过不断的深入摸索,来体验这种美感 。因此,教师应当在音乐教材中或者网络平台中精选歌曲,这些歌曲必须具备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曲调、节奏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提升艺术审美能力的目的 。
3.依据“配器美、伴奏美”拔高审美层次
音乐要依据一定的载体才能将其艺术感完全发挥出来,比如横笛、古筝等,这些乐器充分的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中西结合的音乐魅力更是进一步的拔高了学生的审美层次 。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当进行适当拓展,将歌曲中所蕴含的乐器、伴奏等进行实时解释,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实地体验,通过亲身操作,让学生感受到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 。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要保持对于音乐教材或音乐资源中审美元素的敏感性,将自己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美感 。

(二)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两者融合的效果 。
1.实践性原则
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秉持积极参与的态度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首先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尽量选择那些难度较低、容易演唱的歌曲,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首要目的,鼓励学生对音乐做出积极的反应 。此外,教师还需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调动学生多重感官为出发点,利用多角度互动,将学生对于音乐的演唱欲望激发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生动的语言激发,视觉和听觉辅助学生进行感受,对歌词所表达出来的意境和画面进行有效联想,切实的达到了美育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