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散文重说理 , 重视探求人生的哲学意义 。比如《前赤壁赋》 ,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 托遗响于悲风 。”“逝者如斯 ,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而又何羡乎!”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过程 ,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的姊妹篇 , 在看待生命的本源上 , 是对王右军“向之所欣 , 俯仰之间 , 已为陈迹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 终期于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思想的接力和递进 。苏轼对王羲之的超越 , 应该与他近佛崇佛的人生经历有关 , 也与他宦海沉浮、渴望回归自然有关 。
苏轼的高明在于 , 他在政治上失意的时候 , 仍然一如既往如热爱生活 , 求索物之理、事之由 , 心中还有诗和远方 。元丰七年 , 他涉江送子赴德兴任职 , 还饶有兴致地登临石钟山 , 一探山鸣的奥秘 。他不满郦道元语焉不详而没有把石钟山的得名说清楚 , 也讨厌白鹿先生李渤多事反而将事情搞得复杂化 , 他反感“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 提出“事不目见耳闻 , 而臆断其有无” , 这怎么可以呢?他在一千年前 , 实际上已经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关于石钟山的争论 , 并没有因为大才子苏东坡的文章而停止 。到了清代咸丰同治年间 , 因为湘军和太平军在江西的军事对峙和拉据争夺 , 长期在鄱阳湖和长江转战的水师将领彭玉麟对苏轼水石相击以致山鸣的说法产生怀疑 , 他观察到枯水时节石钟山就似倒扣的钟体 , 提出石钟山的得名并不是因为声音而是山之形体的意见 , 也顺便告诉了自己的儿女亲家俞樾和上司曾国藩 , 得到俞曾两人的大力支持 。曾国藩曾多次驾小舟对石钟山洞穴进行考察 , 之后他在自己日记中写道 , “石钟山者 , 山中空 , 形如钟” , “乃知钟山以形言之 , 非以声言之” , 阐明了自己对此山冠“石钟”的见解 。
范仲淹是伟大的 , 苏轼也是伟大的 。散文的最高形式为无法 , 以艺术标准衡量 , 《石钟山记》似乎更高一筹 。
唐代中期开始的古文运动 , 是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韩愈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 , 而先秦散文 , 质朴自由 , 以散行单句为主 , 不受格式拘束 , 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中虽有优秀作品 , 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 。用这一条对照 , 《岳阳楼记》不幸躺下中标:范文共计七十九句 , 对偶有二十二句 , 占二成八 , 散句占七成二 。宋人已提出这个问题 , 诟病其骈文占比略高 。《岳阳楼记》当然不是骈文 , 但也孜孜于对偶、声律、词藻等形式 。从古文运动的原则要求看 , 《石钟山记》则更代表中唐以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 苏轼的文章生活气息浓厚 , 烟火味 , 接地气 。《岳阳楼记》更有情怀理想 , 传播力更强大 。
推荐阅读
- 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 马云的钱能买一个县城吗 比尔盖茨能买下上海吗
- 清明上坟扫墓祝福寄语 这些寄语都可以用
- 鼓励加油的暖心话 鼓励加油的暖心话精选
- 精选 关于九九重阳节祝福语 最经典的2022年重阳节祝福语
- 诸葛大力为什么看上张伟
- 皮炎很松网络上是什么意思
- 金融市场的压力是自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 而且还在迅速恶化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哪首古诗?
- 非洲平头哥蜜獾遇上科莫多龙 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