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二 )


提出"明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的功臣陈汤打败匈奴 , 得胜归来 。匡衡与石显二人担心陈汤得到丰厚的奖赏后超过他们.
便联名上了一道奏折 , 弹劾陈汤有"父丧不归;打了胜仗目中无人 , 假传圣者 , 贪功冒进 , 击杀的郅支单于是假的"等等不忠不孝不义的情节 。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章插图
战功赫赫的名将陈汤 , 就这样在这道"杀人不见血"的奏疏里失去隆恩 。还算幸运的是 , 朝中有正直的大臣力挺陈汤功勋卓著.
若不奖赏会令天下人寒心 , 偏信匡、石二人的汉元帝只好给了陈汤一个鼓励性质的奖励 , 封关内侯 , 不过食邑只有三百户 。
陈汤得到的食邑低于匡衡 , 匡衡才作罢 。后来 , 匡衡便开始整治他的"盟友"奸佞石显 。
起先中书令石显依仗汉元帝对他的宠幸 , 肆意加增赋税 , 盘剥百姓 , 鱼肉乡里 。匡衡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还称赞石显有魄力 , 是当朝第一能臣 。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待汉元帝过逝、汉成帝继位后 , 匡衡得知汉成帝不喜欢石显 , 便见风使舵 , 落井下石 , 联合御史大夫张潭奏了石显一本 , 说石显如何如何使坏 , 把他们几个一起干的坏事都算在石显头上 。
昏庸的汉成帝大喜 , 不加查证 , 迅速处置了石显 , 贬为庶人 , 赶回老家 。石显气愤不过 , 在贬途中绝食而死 。
石显死后不久 , 张潭获罪免职 , 便告发了匡衡 , 匡衡凄惨的下场也随之到来 。因他在自己的封地上早已做了手脚 , 私吞多占了4万多亩田土 , 原本他的食邑是31万亩 。张潭告发他时 , 匡衡狡辩说是郡图之错 。
但汉成帝对匡衡这几个前朝重臣早已看不惯 , 欲弃之而后快 , 如今有了张潭的供述 , 就根本不在意匡衡说什么.
旋及一纸诏令 , 革除了他代行的丞相之职 , 贬为庶人 , 同样赶回老家 。没过几年 , "一代大儒"经学家匡衡就在老家孤独地死去 。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章插图
三、从励志到变质 , 匡衡何以走上不归路?
匡衡从小时很感人的"凿壁借光"刻苦读书这一励志典型 , 到长大后顺利步入仕途 , 却不顾一切 , 只想着迎合上意如何上位 , 位极人臣时又玩弄权术 , 窃取田土 , 成为一代弄臣和巨贪这一反面典型 。
人物形象完全逆转 , 让人震惊 。匡衡何以走上不耻之路?这从他的发展历程 , 便可知端倪 。
匡衡确有过人之处 , 小时候能在一贫如洗的条件下 , 靠"凿壁借光"这样坚韧的奋斗、顽强的打拼而出人头地 , 这是难能可贵的 。
若匡衡能保持这样的精神 , 矢志不渝地在正道上深耕 , 一定是令人钦佩的楷模 , 该有多好 。可惜 , 匡衡走偏了!
他好不容易实现了出人头地的梦想 , 却在向好的人生之路上选择了自私自利 , 没有心怀天下服务于民的胸襟 , 只在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又不洁身自好 , 还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 。
在这样错误的"三观"指引下 , 匡衡焉能不发展为一代弄臣和巨贪?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章插图
匡衡依仗汉元帝的信任而平步青云 , 从一介寒儒 , 没有深耕和历练 , 没有研习过硬的治国理政才能 , 便登上万人之上的宰辅之位 , 仅靠儿时"凿壁偷光"偷来的一项经学之技 , "齐家、治国、平天下"谈何容易?
匡衡自身的能力不足 , 又不自知 , 一心在溜须拍马中 , 靠上不了台面的"弄臣"伎俩行走在庙堂 , 没有格局 , 没有人品 , 更没有高洁的家国情怀 , 只图小恩小利 , 这样走来的匡衡 , 怎能不走上可耻之路?

推荐阅读